拓跋尼孜放下手机,眼神中闪过一丝凝重。
她深知李唐话语中的份量,这并非简单的案件,而是对整个西北王府治理体系的一次深刻警醒。
星辰的分析固然精准,但作为靖安司的负责人,她更需要从这些冰冷的数据背后,洞察人性的复杂与制度的漏洞。
范广义,一个被功名利禄蒙蔽的小人物,其行为模式的偏离,暴露的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堕落,更是靖安司在基层渗透和预警机制上的盲区。
青楼赌档,西北王府虽然不鼓励,但也没禁止。
像这种三教九流所属贱业,最难检验人性的善与恶。
有光明,就有黑暗。
这是恒宇就有的自然规律。
李唐并不认为彻底把青楼赌档禁绝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是人类根植于潜意识里的刚需。不论官府采取怎样的强硬手段加以禁止,这两个行业总会在不经意间汇聚起滋生的土壤。
因为人性当中有一个怪毛病,越是禁止的东西,他们越感兴趣。
这就好比大禹治水,堵不如疏。
拓跋尼孜曾经问过李唐,关于青楼和赌档这两大行业该如何治理。
李唐当时只是反问她一个问题:江湖帮派能不能彻底杜绝?
拓跋尼孜心中顿时就有了答案。
我们可以引导人心向善,但不能用强制手段规定大家必须与人为善。
在认真思考“范广义案”的时候,拓跋尼孜脑海中突然浮现出另一个名字:慕容秋。
这个十七岁的吐谷浑羌族少年,以船山书院入学考试第一名的成绩,成为了近期西北王府最大的新闻热点。
他的出身与范广义同样卑微,都是从底层平民中脱颖而出。然而,与范广义不同的是,慕容秋所展现出的天赋与潜力,使其成为了各方势力争相拉拢的对象。
拓跋尼孜的眉头紧锁,她从范广义的案例中敏锐地捕捉到了慕容秋可能面临的潜在风险。
对范广义的诱惑是酒色与虚无缥缈的“功名利禄”,而慕容秋所面对的,将是更具实质性的地位、财富乃至权势的承诺。
穷苦牧民出身的慕容秋,现在无疑是天下间千千万万小人物中,十分耀眼的一个。
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对西北王府“不问出身,唯才是举”政策的最好诠释。
也正因如此,他不但会被中原那些根深蒂固的门阀世家盯上,而且还会成为境外情报机构的猎物。
中原门阀世家,如太原王氏、范阳卢氏,他们渴望将慕容秋这样的人才纳入自己的羽翼,以延续其家族在传统社会中的影响力。通过资助、联姻等方式,将慕容秋塑造成他们体系中的一员,从而达到渗透西北王府的目的。
而境外势力,尤其是吐蕃王朝,更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吐蕃人深知,冷兵器跟热武器的差距难以弥补,但人心的离间却能从内部瓦解强敌。
一个曾经的牧民,一旦被西北王府放弃或推向对立面,其产生的反面轰动效应,远比直接抓捕几个间谍更为致命。
拓跋尼孜深吸一口气,再次拨通了李唐的电话。
“王爷,关于范广义的案子,臣妾有新的思考。”
她的声音沉稳,语速适中,将自己的分析条理清晰地阐述出来:
“范广义的腐化并非偶然,他暴露的是靖安司在对人才甄别与后续培养环节中的潜在漏洞。我们过于依赖星辰的数据分析,却忽略了对个体人性弱点的深度预判和干预。”
李唐轻嗯一声,示意她继续。
“臣妾认为,范广义是一个警示,而慕容秋则是一个潜在的风险,同时也是一个绝佳的机遇。”
拓跋尼孜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坚定,“慕容秋的背景与范广义相似,但他所展现出的能力远超范广义。这意味着他所能带来的价值更大,同时,一旦他被策反或误入歧途,对王府造成的危害也将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