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59章 靖安司在行动!

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次日上午。

船山城,靖安司总部。

在早会上,拓跋尼孜向一众部属传达了李唐的指示,并详细阐述了她对范广义案和慕容秋事件的战略性思考。

“范广义案,暴露的是我们对个体欲望的疏忽。慕容秋案,则将考验我们对新生代人才的引导能力。”

拓跋尼孜面对着投影屏幕上范广义和慕容秋的对比图像,沉声说道:

“靖安司的职责,不仅仅是铲除‘老鼠屎’,也要替王爷培养‘栋梁之材’。我们要让那些心怀不轨之人无从下手,更要让那些有志之士心无旁骛地为王府效力。”

她当即决定,成立一个代号为“磐石”的专项小组,由靖安司最精锐的社会心理分析师、基层情报员和行为模式专家组成,专门负责对慕容秋的秘密考察与引导工作。

“磐石小组的任务,不是简单地监视慕容秋,而是要深入了解他的思想动态、情感需求、学习进展以及所有社会互动。”

拓跋尼孜严肃地说道:“我们要像园丁培育珍稀花朵一样,观察他的生长,修剪旁枝,浇灌养分,但绝不能过度干预,更不能扼杀他的天性。”

“尤其要关注外部势力对他的渗透方式和手段。无论是吐蕃的显赫爵位,还是中原门阀的隐秘拉拢,亦或是其他可能存在的诱惑,我们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并提前做好应对预案。”

“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引导慕容秋,让他看到西北王府能够给予他的,远比那些短期诱惑更加深远和宏大。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保障,更是精神上的归属,是实现个人抱负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事业。”

靖安司的行动迅速而隐秘。

与此同时,船山书院内,慕容秋的生活依旧规律,每天都是工厂-书院图书馆-宿舍三点一线。

他把自己的时间安排得很有规律。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极为有主见。

他看的书很杂,涵盖了基础科学、工程技术、历史人文等多个领域。

不过,在从书本中汲取各种知识的同时,他对热武器方面知识的尤为痴迷。他因此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在《火器原理》、《弹道学概论》等专业书籍上。

因为专注,在旁人眼里,慕容秋显得有些不合群。绝大多数时间都是独来独往,极少参与新生们自发组织的团体活动。

即使有很多人认为慕容秋是个怪人。但李桓、王崇文、卢思明等人,都没有轻易放弃对慕容秋的拉拢。

李桓,这位年仅十三岁的唐宪宗长子,虽然年纪尚轻,却已展现出超乎同龄人的政治敏锐。

他多次邀请慕容秋到自己的住所小聚,言谈间尽显对慕容秋才华的欣赏。

他跟他讲述大唐长安城的繁华,皇室的威严,暗示只要慕容秋愿意,将来在大唐朝廷中必有他的一席之地,甚至可以成为他的左膀右臂,辅佐他开创盛世。

王崇文,太原王氏的子弟,为人精于心计,口才更是了得。

他善于从细微处着手,通过赠送珍贵书籍、提供学习资料等方式,试图建立与慕容秋的私人情谊。

他会巧妙地提及太原王氏在中原的深厚底蕴与广阔人脉,暗示慕容秋若能成为王家的门客,未来无论是在仕途还是学术上,都将获得无可比拟的助力。

他甚至暗示,王氏可以为慕容秋提供更广阔的平台,让他有机会接触到更先进的知识和技术,超越西北王府的局限。

卢思明,范阳卢氏的代表,则秉持着君子之礼,行事光明磊落。他直接表达了对慕容秋学识的钦佩,并邀请慕容秋参与一些由卢氏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

他着重强调卢家对人才的尊重与培养,承诺若慕容秋能加入卢氏的学派,不仅能获得丰富的资源,更能结交天下贤才,共同探讨治国安邦之道。

他甚至提出,卢氏可以引荐慕容秋进入翰林院深造,获取更高的学术地位。

而藏玛王子,则显得更为直接和霸道。他多次派人秘密接触慕容秋,言语间充满了诱惑与威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