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描绘了吐蕃王朝的广阔疆域和强大的军事实力,许诺慕容秋一旦归附,便可立刻获得显赫的爵位,成为吐蕃贵族,享受无尽的荣华富贵。
他甚至暗示,西北王府的崛起不过是昙花一现,终将被强大的吐蕃王朝所吞噬,而慕容秋若能识时务,便可避免成为权力更迭的牺牲品。
面对各方势力给出的种种诱惑,慕容秋始终保持着清醒和克制。
他深知这些“橄榄枝”背后所代表的复杂利益与深重羁绊。他以“年龄还小,要以学业为重”为由,礼貌地婉拒了所有的邀请。
在他看来,这些来自旧世界的诱惑,无论是爵位、财富还是人脉,都像是一张张精美的捕兽网,看似华丽,实则限制了他的自由。
他所追求的,是能够真正掌握力量,改变世界的力量。而这种力量,他目前在西北王府看到了希望。
他看到王府通过“科技教义”改变了牧民的贫困生活,看到了热武器如何以摧枯拉朽之势击败了强大的吐蕃大军,看到了“劳动积分制”和“土地股份制”如何让底层人民拥有了尊严和希望。
他相信,只有真正掌握了这些知识和技术,才能摆脱命运的束缚,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而不是依附于某个家族或势力而存在的棋子。
慕容秋知道,自己的选择,将决定他未来的命运。他渴望变强,渴望突破,渴望成为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甚至影响时代走向的人。
而这一切,都需要他扎实的学识,以及对王府核心理念的深刻认同。他要在西北王府的体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由弱到强”的道路。
他没有注意到,在书院的各个角落,总有几道不起眼的目光,若有若无地关注着他的一举一动。
这些目光,有时来自图书馆的管理员,有时来自食堂的帮厨,有时来自隔壁宿舍的普通学生,有时来自工厂车间的青年学徒。
他们是靖安司“磐石小组”的成员,以最隐秘的方式,记录着慕容秋的一切。他们不干预,不评判,只是忠实地记录着他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李唐在办公室里,通过星辰实时汇总的数据流,看到了慕容秋的种种表现和应对。
“这孩子,比范广义之流强太多了。”
李唐低声喃喃自语。
慕容秋的拒绝,并非愚钝,而是深思熟虑。
他没有被表面的“功名利禄”所迷惑,而是看到了更深层次的价值。这种定力与远见,正是李唐所期望从新一代人才身上看到的品质。
然而,考验远未结束。
外部势力的诱惑只会更加隐蔽、更加具有针对性。而慕容秋的成长,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对抗。
李唐知道,要让慕容秋真正成才,还需要更漫长、更精心的雕琢。这个过程,既是对慕容秋的磨砺,也是对西北王府治理体系的验证。
他看向星辰投射出的全域地图,那里每一个闪烁的光点,都代表着一个正在被教化、被建设的部落或城市。
而这些光点,最终将汇聚成一片璀璨的光海,照亮整个大唐,乃至更广阔的世界。
慕容秋,就是这光海中,一颗正在冉冉升起的新星。
而本王,现在要做的是确保这颗新星,能够以最健康、最耀眼的方式,绽放出属于它独有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