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拉和林,小日子过的不错的爱猷识理达腊,近一段时间寝食难安。扩廓出镇忽兰忽失温,他本以为可以安枕无忧,可没成想仗还没打起来,扩廓先撒手人寰。
爱猷识理达腊得知此消息,一下子就慌了神,手下最能打的、最可靠的倚仗没了,如今明廷趁此机会出兵北上,如何抵挡。
汗廷上下,有的说赶紧收拾东西,三十六计走为上,这种事儿他们经验丰富,从大都、到上都,再到和林,一路逃命至此。还有的叫嚣增兵忽兰忽失温,正面击退明军,还说什么不是只有扩廓能打仗。
爱猷识理达腊表面上对主张逃跑的大臣严加斥责,可暗地里却让他们做好准备,一旦事不可为,立马脚底抹油。对于主战派,爱猷识理达腊感到十分欣慰,下令立即出兵,可这些人却推三阻四,找各种理由和借口。
朝臣们如此表现,爱猷识理达腊心中了然,打仗不过是嘴上功夫,更多的人还是抱着逃跑的心思,而且心照不宣。
就在紧锣密鼓准备再次出逃的时候,赤那传回的消息让爱猷识理达腊不得不加快这一进程。乃儿不花兵败三峡口,退守忽兰忽失温。更糟糕的是,两天后,乃儿不花不战而走的消息也到了。
爱猷识理达腊再也坐不住了,坏消息一个接一个,从大同出发的明军已经成功穿越沙漠戈壁,到达边缘地带休整。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消息再怎么遮掩也没有用,那些已经知晓并准备逃命的高官,再怎么悄悄地收拾金银细软,也难免不被人发现。人多嘴杂,小道消息随之在城里散布开来。
宫里宫外,城里城外,都在忙着收拾东西,甚至已经有人踏上了西去、北上的旅途,寻找距离中原更远的安居地点,对此爱猷识理达腊听之任之,这不是对普通民众有多关心,让他们先走,反倒是一向不关心民生的表现,要不是宫里东西多,明军还得一些日子才会兵临城下,他肯定早就走了。等到赤那从忽兰忽失温回来的时候,原本热闹的和林城,已变得十分萧条。
“乃儿不花,狗娘养的,竟然背叛陛下,不战而走,请下旨捉拿。”
“他去哪儿了?”爱猷识理达腊问。
“东北方向,具体不得而知。”
“传旨,乃儿不花狼子野心,临阵脱逃,罪无可恕。献上其首极者,赏金千两,封万户。”
“陛下英明!”
“当下要紧的是,如何对付明军,保护和林城的安全?”
“陛下,明军此来,两面夹击,乃儿不花不战而走,让我们陷入被动。固守和林,若无外援,恐非良策。”中书平章伯元臣回奏。
“外援?”
“正是。臣以为,可立即下旨,命令驻兵辽东北部的也速,以及南部的纳哈出,出兵救援。”
爱猷识理达腊忧心:“可辽东距和林千里之遥,怕是远水不解近渴。”
“无需他们领兵到和林,只要出兵,袭扰上都开元附近,威胁明军的补给线,徐达等人就算不回师,也要分兵,那时和林的压力就会小很多。”赤那回答。
“即便如此,使者到辽东去,也不是件易事。还没等他们到达,明军已经兵临城下了。”爱猷识理达腊脑子还算清醒。
“这……”赤那语塞,现在已然火烧眉毛,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伯元臣上前奏对:“陛下所虑极是。然明军大军北上、西进,其身后必定空虚。也速、纳哈出久经战阵,定会发现其中战机,说不定已经早有行动。”
赤那对伯元臣的话嗤之以鼻,暗骂他狗屁不懂。若是也速、纳哈出已然出兵,徐达的部队定然不会行动如此迅速。再说,以徐达能力和战略眼光,怎会不留后手防着辽东。可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他不想做这个出头鸟,否定了别人的办法,自己又没有好主意,那就不是露脸而是露怯了。
“那行吧,立即派人去辽东,晋封也速为中书省左丞相,纳哈出为太尉,请二人出兵。”现在这样的情形下,枝强干弱,让人出力就要给好处,这点儿自知之明,爱猷识理达腊还是有的。
屏退众人,独留伯元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