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从前抗倭张家没有站出来为朝廷分忧?
说到底还是利益不够,贾蓉所作的一切让各方势力有了利益牵扯,再有浙直总督、南直隶五军都督府都督、江南省巡抚的分量压着,世家终究还是不敢和朝廷叫板,更何况贾蓉给了出路。
想做海上生意,通商口岸建起来大家做就是。
贾蓉深知若想堵住某条路,就必须提供另一条同等的路,否则会堵出大问题。
张家本就和贾家在一条船上,贾蓉和张廷的谈话不过是更加牢固这种关系。
聊完抗倭之事,贾蓉象征性问张廷:“此次恩科老大人是否有为太子谋划?”
贾蓉确实不好插手恩科,每次恩科都是龙争虎斗,科场上争着鲤鱼跃龙门,科场各方争着扩充势力。
张廷没有直接回答,指了指外面:“侯爷今日不觉得书院过于冷清?”
贾蓉挑眉,随即反应过来,哭笑不得,倒是把这时代书院的作用给忘了。
为何冷清?自然是学生们都在科场上。
崇正书院作为江南首屈一指的书院,吸引天下最优秀的读书人,所有中第的学子身上都有标签,而张廷是山长,他们身上自然就有太子的标签。
贾蓉感叹这时代师生情的羁绊真深。
就好比他自己,曾经在钟山书院读书,那时钱鹤是山长,到如今他作为浙直总督还在受益。
同样因为他太子党的身份,连带朝中不少人都认为钱鹤也是坚定支持太子的人,环环相扣。
明面上雍乾帝给了太子一支军方力量,背后太子的获益更多。
有张廷的老谋深算,贾蓉觉得就算太子没有他也能作为东宫之位,江南仕族就是太子的底气,至于其他什么皇子,别看雍乾帝现在搞什么分权平衡。
真到皇帝嘎了那天,太子会在江南仕族的支持下顺利登上皇位,至于军方?
雍乾帝实际上已经开始削弱勋贵的力量,代之为文官掌军,辽东只是一个开始。
贾蓉本意觉得雍乾帝走了一招昏棋,却没办法去反对,站在雍乾帝的位置考虑,勋贵对皇权的威胁确实比文官掌军的危害的。
因而可预见的是,面对大势,贾家未来注定要交出军权,别看贾蓉逆势而行,单纯是因为贾蓉好掌控而已。
想要拖延那一日的到来,除非朝廷一直有用兵的地方。
对此贾蓉门清,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的定律自如如此,然而贾家不管怎么说都会在这个过程中获益,即便有朝一日贾蓉没了兵权,贾家在朝中的话语权依旧在。
或许因为思绪气场的影响,贾蓉虽然脑中思绪翻飞没有透露想法,但张廷似乎和他想到了一处。
“侯爷几个孩子老朽看着聪慧,将来读书入仕不是难事,太子将来登基必然依仗。”
贾蓉感叹一句老奸巨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