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88章 冉闵传奇(中)

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冉闵本想听从,道士法饶却进言说:“陛下包围襄国已有一年之久,然而没有取得丝毫胜利。如今敌人来了,却避而不攻,今后将怎样调动将士呢!况且启明星进入昂宿,正是诛杀胡王的征兆,定将百战百胜,绝不可错失良机!”

冉闵听后,捋起衣袖,高声宣布:“我出战已定,谁再敢进谏就杀了他!”

于是,冉闵集合起全部士众出战。

然而,当战斗开始之后,姚襄、悦绾、石琨等部三面夹击,石祗猛攻其后,冉闵军大败。

冉闵躲在襄国行宫,与十余名骑士逃往邺城。

在此役中,包括冉胤、左仆射—刘琦、司空—石璞、尚书令—徐机、车骑将军—胡睦、侍中—李琳、中书监—卢谌、少府—王郁、尚书—刘钦、刘休等在内的重臣,加上众将士,共有十余万人被杀。

一时间,冉魏政权人尽物绝。

各地贼盗蜂拥而起,司、冀二州饥荒严重,人人相食。

自石虎末年起,冉闵已把仓库积储散发净尽,用以树立自己的恩德。

此时,与各路敌人作战,连月交锋。

青、雍、幽、荆各州迁徙百姓及诸氐、羌、胡、蛮共数百万人,各自归回本土,在道路上互相攻杀劫掠,加之因饥饿、疾病等因素死亡,最终能够活着回到家乡的仅有十分之二三的百姓。

从此,中原各地一片混乱,无人再从事农耕。

冉闵对此深感懊悔,于是杀了法饶父子,肢解其尸体,追赠韦謏为大司徒。

石祗在联合各军击败冉闵后,趁胜出击,派将军—刘显带领七万士众攻打邺城。

当时,冉闵潜还邺城,无人知晓,内外议论纷纷,都以为冉闵已死。

射声校尉—张艾劝冉闵亲自出郊祭祀,以此安定众心。

冉闵采纳张艾所言,使得谣言平息。

这时,刘显已经进抵明光宫,距离邺城仅有二十三里。

冉闵心中恐惧,于是,召来王泰商议此事。

当初冉闵不听劝谏,王泰心中怨恨,以患疮不愈为由而推辞。

冉闵亲临探望,王泰仍声称病重。

冉闵大怒,返回宫中,对左右的人说:“巴蛮奴才,乃公(冉闵怒极时自称)难道要你活命吗!我要先灭群胡,然后杀了王泰。”

于是带领全军出击,大破刘显,一路追击到阳平,斩首三万余级。

刘显十分害怕,暗中遣使请降,以杀石祗作为报效的条件,冉闵这才撤回。

这时,有人禀报王泰招集秦人,将逃往关中依附苻健。

于是,冉闵便杀死王泰,诛灭其三族。

到永兴二年(晋永和七年,公元351年)四月,刘显果然斩杀了石祗及其太宰—赵鹿等十余人,将石祗的首级传送到邺城,还送来人质,请求冉闵保全其性命。

冉闵得到石祗的首级后,下令在通衢处将之烧毁,遣使拜刘显为上大将军、大单于、冀州牧。

五月,原后赵兖州刺史—刘启投降东晋。

七月,刘显又率领士众攻打邺城,被冉闵击败,刘显在返回襄国不久后称帝。

八月,冉魏政权的徐州刺史—周成、兖州刺史—魏统、豫州牧—冉遇、荆州刺史—乐弘都携城投降东晋;

平南将军—高崇、征虏将军—吕护拘捕洛州刺史—郑系,携三河归顺东晋。

在此期间,前燕军兵分两路,一路在慕容恪的率领下,招降了赵郡、中山郡;

另一路在慕容评的率领下抵达南安,击斩了前来迎战的冉魏将领—王午的部将—郑生。

永兴三年(晋永和八年,公元352年),刘显率众攻伐常山郡,常山太守—苏亥向冉闵求救。

冉闵留下大将军—蒋干等辅佐太子—冉智守卫邺城,自己亲自率领八千骑兵解救常山。

随后,刘显委任的大司马—王宁举枣强向冉闵投降。

冉闵收编了王宁剩余的部众,进击刘显并将其打败,追击溃卒直至襄国。

此时,刘显的大将—曹伏驹打开城门接应冉闵,使他顺利进入襄国。

冉闵诛杀刘显及其公卿等一百余人,焚烧了襄国的宫室,把当地百姓迁徙到邺城。

冉闵攻克襄国后,为了获得足够的粮食,只能出城,率军活动于常山、中山一带取粮。

后赵立义将军—段勤聚拢胡、羯部众一万余人保据绎幕县,自称赵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