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令—孟准、左卫将军—王鸾劝说石遵,应该逐渐剥夺冉闵的兵权,这让冉闵越发心怀不满。
孟准等人得知后,更加努力地劝说石遵,让他杀死冉闵。
后赵太宁元年(晋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十一月,石遵召义阳王—石鉴、乐平王—石苞、汝阴王—石琨、淮南王—石昭等人进宫,在郑太后面前讨论杀冉闵一事。
郑太后却认为自李城回师以来,冉闵有大功,即使有些骄纵,也不应将其杀死。
这时,石鉴借故外出,派宦官—杨环骑马前往将此事报告给冉闵。
冉闵闻讯后,胁迫李农及右卫将军—王基,密谋废黜石遵。
他指使将军—苏亥、周成率领三千甲士在如意观拘捕石遵,并在琨华殿杀死石遵,同时杀了郑太后、张皇后、太子石衍、孟准、王鸾以及上光禄张斐。
在石遵死后,冉闵拥立义阳王—石鉴即位,自任大将军,进封武德王。
当月,石鉴派遣乐平王—石苞及中书令—李松、殿中将军—张才等人深夜在琨华殿谋杀冉闵、李农,结果未能成功,从而导致宫中惊扰混乱。
石鉴害怕冉闵叛乱,假装不知此事,连夜在西中华门斩杀李松、张才,同时杀死石苞。
此时,新兴王—石祗在襄国,并与姚弋仲、苻洪等人交好。
于是,他集结军队,传檄诛讨冉闵、李农。
石鉴任汝阴王—石琨为大都督,与张举及侍中—呼延盛率领七万步骑兵,分兵讨伐石祗等人。
中领军—石成、侍中—石启、前河东太守—石晖谋划诛杀冉闵、李农,结果谋泄被杀。
龙骧将军—孙伏都、刘铢等人也集结了三千羯兵,暗中埋伏在胡天,企图杀掉冉闵等人。
当时,石鉴正在中台,孙伏都带领三十余人登台,想要挟持石鉴而发起进攻。
石鉴见孙伏都在破坏阁道,于是上前,询问原因。
孙伏都说:“李农等人谋反,已经聚集在东掖门,臣带领着卫士,特先告知您。”
石鉴说:“你是朝廷的功臣,好好为朕出力讨伐。朕在中台上观看,你不必顾虑事成之后没有丰厚的赏赐。”
于是,孙伏都及刘铢带领士众攻打冉闵和李农,未能获胜,驻兵凤阳门。
之后,冉闵、李农带着数千士卒从金明门入宫。
石鉴害怕被杀,遂向冉闵等示好,要求他们讨伐孙伏都。
随即,冉闵、李农击杀孙伏都等人。
在战斗过后,从凤阳门至琨华殿,横尸遍地,血流成河。
在经历了一系列反对自己的事件之后,冉闵派尚书—王简、少府—王郁率领数千兵众在御龙观监管石鉴,并下令告知宫廷内外——“六夷”中但凡敢动用兵器者,一律斩杀。
胡人闻讯,四散而逃。
冉闵又在城内发令称:“近日孙伏都、刘铢叛逆,他们的亲信党羽已经全都被杀,好人没有一个参与其事。从今以后,凡是和我同心的人留下,不同心的人想去哪里悉尊其便。我命令城门不再关闭。”
该令发布后,百里之内的赵人都进城来,离城而去的“胡羯”族人也堵满了城门。
冉闵明白胡人不愿为己所用,颁布命令告知内外赵人——只要能斩得一个胡人首级送到凤阳门的,但凡文官都晋升官位三等,武职都授予牙门。
于是,在一天之内,有数万人被杀死。
冉闵亲自率领赵人诛杀胡羯,不论贵贱、男女、少长一律杀头,使得死亡者高达二十余万。
他们的尸体在城外,都被野犬豺狼啃食。
对于集居在四方的胡人,当地的军队也依照冉闵以书信传达的命令,把他们杀死。
当时,外表长得高鼻多须的人,有一半因滥杀而死。
在这场民族大仇杀中,“胡羯”族人遭受灭顶之灾,从此再无力量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