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锤其实是第二代舵主了。
创业始于他的父亲。
当年他爹是个铁匠,流浪江湖,后来和张信结识,成为了朋友。
张信在向他公开了自己的身份之后,鼓励他,回乡创业,秘密联系一帮穷哥们,以宗教的名义,拉起一支队伍。
自己就认舵主,等候时机,一旦张信发起了暴乱,便立马响应。
事成之后,便是持有创业股份的大功臣,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所需资金,由他张信全额支付。
这可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啊,赵铁匠立马回乡准备,几年后,在张信的指导支持下,发展了弟兄一千多人,成为一方舵主。
其势力之大,连当地官府也忌惮。
利用手下努力,抢占了周边不少良田,加之每年卧龙山的资助,成为了富甲一方的人。
明里是主持正义的乡坤,暗地里是有千余人支持的黑老大。
黑白道通吃,在当地混的风生水起。
前几年,因病去世了,把职位留给了儿子赵大锤。
赵大锤自小被父亲娇生惯养,办事决断能力不足,为人处事天份不足,其办事能力明显低于其父亲。
这时候,东西两边的舵主,因为用人得当,势力发展很快,开始向他这边发力。
极大地挤占了他的生存空间。
加之管理不善,内部勾心斗角,于是造成了内部大分裂。
东部的投奔了东邻,西边的和西邻融合。
这原因造成了大锤和东西两邻的不和,几次欲发生械斗。
张信听说后,多次劝阻,说都是自家弟兄,格局都大一点,千万不要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发生内讧,自毁长城。
大锤虽然表面上表示接受调解,但心里始终感觉不舒服。
来到打铁铺村后,张龙让弟兄们在树荫下休息,他则去村子里去找大锤。
大锤一见张龙,刚才还愁眉不展的脸上,立即变得眉开眼笑了:“张龙老弟,哪阵香风,把你吹到我这小庙里来了?”
“还不是遭了难,无路可去,来依附大哥来了。”
把卧龙山的情况说了一遍,大锺听后大惊,“怪不得我前几天放飞的信鸽,又带信原路返回,我一直纳闷为什么信送不出去,原来是出事了。”
张龙说除了他之外,还有三十余弟兄,正在村外等候。
这些弟兄连日奔走,疲惫不堪,急需找地方住下,休息几天。
大锤一听,连忙叫请,说到了他这儿,就是到自己家了,赶忙让兄弟们到家里来。
大锤的家分为两部分,一处在村里,是老宅院。
大锤和妻子孩子均住在那儿。
在村口小河边还有一处宅院,是新宅,盖了也没多少年,平日也不常住人,只是帮会搞活动时,才利用一下。
平时多闲置。
远离村子,又无人居住,当然特别符合张龙居住的条件。
张龙赶忙把众弟兄都叫了过来。
由于这儿没住人,吃的什么的自然没有,好在离家不远,大锤很快派人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