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了新家后,于虎在安全上更放心了。没有了后顾之忧,他就可以把全部精力,用在追踪张信上。
他缉拿张信的态度,积极认真,不禁叫珍珠十分担心。
现在的双方,都杀红了眼,都欲置对方于死地。刀剑无情,一旦交上了手,必有一方死伤。
从感情上说,他怎么也不想让双方有任何一方受伤,更别说死亡了。
他们,一方是丈夫,她最亲爱的人,当然不能失去。
而张信呢,又好比是自家娘家的长辈,他们出了差错,自己心里肯定也受不了。
因此劝于虎,这事能不能不掺和。
看到曾经亲密无间的一家人,成了死敌,互相残杀,她感情上实在受不了。
于虎就安慰他,必要时,他会礼让对方的。
而实际上,于虎明明是在骗珍珠。现在想在打斗时避开对方,那是不可能的了。
你以为打仗是小孩子过家家啊,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局势发展到今天,错综复杂,已经不是于虎所能掌控的了。
为了夺回老朱家丢失的江山,张信己近乎疯狂。
不但触碰到了康熙画定的不在国内发动兵变的红线,而且还把于虎列为必须除去的目标,野心不可谓不小。
就这么一点,就把于虎逼到了墙角。即便他不杀张信,别人也会杀他。
对于康熙来说,张信一日不除,他就一日不得安宁。现实就是如此残酷,要么你死,要么我亡,只能二选一。
于虎作为臣子,自然站在康熙的利益面前说话。在他眼里,张信是叛臣逆子,非杀不可。
他当然知道自己上了张信的黑名单,双方己水火不相容,那就比试一下吧,看谁能笑到最后。
为了打击张信,康熙做好了受各种冲击的准备。
卧龙山被官兵打开后,侥幸活下来的人,开始向内地回流。
这些人多数是没有妻小的人,天生就不受各种约束,喜欢选反。
他们在逃离卧龙山时,所说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这儿没得饭吃了,老子就到中原去。照样大口吃肉,大碗喝酒。
丢失了卧龙山,他们中的很多人,反而很高兴。认为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回老家了,到中原组织大会战了。
从卧龙山去往内地的小道上,移动着一群特殊的身影。
康熙也不是吃素的,他已经知道了眼前出现的这种情况。
他当然不允许这些人回到中原,融入当地社会,和当地人打成一片,然后狼狈为奸,试图造反。
这些人一旦融入当地人群,就不好区分了。康熙因此在长城各个关口,临时设立了许多堵截点,抓捕这些危险分子。
取得了一些小成绩,有一小部分反叛分子落入了法网。
大多教的犯人,还是凭借着自己的耻明智慧,冲破了各种封锁,大摇大摆地进入了内地。
一旦冲破了长城防御,他们就如同鱼儿游进了大海,想再抓捕他们就难了。
情报很快回馈到康熙那儿,他很快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立即让军机大臣成立了卧龙山匪徒善后处理中心,专门搜集,协调这股土匪的事务,并指导下边各州府统一行动。
争取在他们去中原大地的路上,将他们抓获,尽量不让他们把反叛的火种带往黄淮海地区。
那儿的居民性情强悍,喜欢白手起家,喜欢创业。一旦把这个火药桶引燃,给大清国带来的痛苦,将是灾难性的。
就在这时,军机处又收到线人密报,一股从卧龙山窜出来的匪徒,绕过长城关口,已经进入了内地。
他们轻装前进,正以极快的速度向中原内地流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