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景曜八年,清明时节。正是春和景明,满城飞花之时,梁州百姓无不争相出城踏春。自两年前景曜六年初霸州一战,郑国再未遭战事,百姓得以休息,国事日兴,梁都亦愈加繁盛。
沿梁水出内城丽景门,梁水岸边街上商铺林立,食肆、酒肆、茶楼、客栈、米店、布庄、玉雕、木器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梁水上舟楫往来不绝,将天下各地,乃至西域、江南楚国、越国各样食货珍玩运至梁州,再将梁州城中绸缎、刺绣、瓷器、茶酒等物运往各地。舟船上初至梁都的客商,望见城池之雄壮,街市之繁华,无不目瞪口呆,叹为观止。
梁水两岸行人如织,摩肩擦踵,游人或观景,或置物,或饮食,或交谈,或立或行熙熙攘攘,叫卖之声此起彼伏。胭脂铺前妇人林立,器玩店里童子嬉戏,酒食肆内脂气四溢,回首望处粉香扑鼻,好一派蓬勃熙和景象。
原来明日是寒食节,后日便是清明节,接连三日城中不得起火烧饭,店家便将许多冷食糕饼摆出来货卖,寻常人家多有买者。更有一起富贵人家,因想三日无热食可吃,五脏庙无肉可祭,遂趁至食肆酒楼,点齐整桌酒肉,呼朋唤友,行令拇战起来。呼喝叫嚷声中,街市便愈加热闹。
沿梁水大街一路向东南而行,出了南朝阳门,便出了梁州城。然城外繁华,却丝毫不逊于城内。若是三年前,这条路上还只见官道宽广,杨柳依依,人烟却并不甚盛。然三年前政事堂传诏谕,命在梁州城东南六十里之禹王台修建皇家御苑南园,这条路便渐渐兴旺起来。
原来自大内至禹王台,走这条路最是近便,道路又宽阔,行人又稀少,是以宫廷官吏往来皆走这条路。出梁州至禹王台仍有六十里之遥,脚程慢些便要走上整整一日,若是晌午之后出城者,只怕还要在路上歇上一夜。因此这条路上便渐渐多了许多商铺,出城二三十里处,更有一大片林子,唤作快活林。林子中店铺林立,酒楼瓦舍一应俱全,往来官民多在此处歇息,因此这快活林生意兴旺,好不红火。
天过午时,太阳当空,虽无暑热,却也难免教人口干舌燥。官道上往来车马众多,有一行五匹马避开赶路行人,在道边徐徐向南而行。
马上骑士当中一人乃是一个少年公子,大约十八九岁模样,广额大眼,方正脸庞,尚未蓄须。头上戴着束发金冠,上嵌着一颗硕大明珠,那根碧玉发簪也是晶莹剔透,如深潭碧水一般。身穿一件金丝滚边绯红襕袍,腰系金钩四瓦玉带,上挂着镶金嵌玉一口宝剑。胯下雪也似一匹白马,一丝杂色也无,更佩挂黄金锦绣鞍鞯。身旁四个青衣仆从跟随,虽是贵气难言,一望可知必是富贵人家子弟,却生得宽肩厚背,身材粗壮。
这时节路旁柳树才出新芽,翠绿娇嫩,更有桃李芬芳,落英缤纷,那公子贪看不足,浑忘了催马。忽想起一事,叱道:“保儿,你这狗才,快活林却在何处,怎的还不到?莫不是诓我?”
身前一个随从回过头来,满脸苦笑道:“大郎君莫急,前方便是了,大约二三里地便到。”
他一行人辰时便离了家,却是那公子贪看城内外景致,这才误了行程,他却哪里敢说。
公子道:“你这狗才,这般远却不早说,害我肚饥口渴。回了家看我不狠狠抽你二十鞭子?”
保儿赔笑道:“大郎君恕罪则个,看小的尽心服侍份上,饶了小的这一遭便是。小的怎敢诓骗大郎君,那快活林实在前方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