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93章 这是一场里应外合多方谋划的大阴谋!

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一条逻辑链,迅速在李唐的脑海中缓缓构建成型。

第一,吐蕃希望大唐内乱,以便他们能从西北王府的军事高压获得喘息之机,甚至寻觅可乘之机。刺杀大唐太子,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第二,吴元济也希望大唐内乱。因为只有朝廷陷入混乱,皇帝李纯才无力对他用兵,他的淮西镇才能获得宝贵的发展时间和战略空间。

第三,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吐蕃和吴元济,这对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势力,在“搞乱大唐”这个核心诉求上,拥有了坚实的合作基础。

那么,他们的合作模式很可能就是:

吐蕃方面利用其成熟的间谍网络和资源,负责策划和执行刺杀行动。而吴元济方面,则利用其身处大唐内部的便利,为刺杀行动提供本土化的支持,比如情报、人员掩护,甚至是……关键的内应。

“一场‘里应外合’的政治谋杀。”

李唐冷冷地吐出八个字。

这个推论,让整个事件的危险等级再次飙升。

如果仅仅是吐蕃的外部行动,以靖安卫的能力,尚可轻松化解。

可一旦牵扯到大唐中原拥兵自重的内部藩镇,问题就变得棘手起来。吴元济的人在西北必然经营多年,其势力盘根错节,绝非一个粟特商人可比。

“星辰。”

李唐缓缓开口说道:“以‘姜青山’为新的关键词,对他进行深度关联分析。我要知道,他在西北期间,都接触过哪些人,去过哪些地方,尤其是……和朝中哪些官员有过来往。”

“指令收到,开始进行多维数据交叉分析……模型建立中……关联路径搜索中……”

星辰的声音响起,庞大的数据流开始围绕“姜青山”这个新节点疯狂运转。

半分钟后,一张更为庞大、更为触目惊心的关系网,呈现在李唐面前。

姜青山,这个来自淮西的门客,其活动范围和社交圈子,远比那个粟特商人阿斯兰要广泛得多。

他的关系网中,不仅有三教九流的江湖人士,有长安城内的地头蛇,甚至还出现了几个身穿绯色官袍和紫色官袍的身影。

其中一个名字,让李唐的瞳孔猛地一缩。

——神策军中尉,吐突承璀。

吐突承璀,唐宪宗时期权倾朝野的大宦官,手掌禁军神策军,是皇帝最为信任的家奴。

此人贪婪狡诈,权欲熏心,与朝中许多大臣和地方藩镇都有着不清不楚的利益往来。

如果说,吴元济是养不熟的恶犬,那吐突承璀就是藏在皇帝身边的毒蛇。

现在,这条毒蛇,竟然和恶犬的使者,有了交集。

“校长,数据显示,姜青山在三个月内,曾两次秘密拜访过吐突承璀。虽然他们掩饰得很好,但我们的高空无人侦察机,捕捉到了他的身形轮廓,经过步态和体征比对,确认为姜青山本人。”

李龙的声音适时响起,为数据提供了现实佐证。

李唐闭上了眼睛,整个棋局的全貌,已经在他脑中彻底清晰。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刺杀,而是一场巨大的政治风暴。

吐蕃、淮西叛镇、朝中权宦,三方势力,出于各自不同的利益,形成了一个邪恶的同盟。

他们的目标,直指太子李桓。

他们的目的,是引爆大唐的统治核心,让这个庞大的帝国从内部开始崩塌。

届时,吐蕃可以趁机收复被李唐夺走的失地;吴元济可以趁机扩大地盘,甚至问鼎中原;而吐突承璀,则可以在拥立新君的动荡中,攫取更大的权力。

好一招连环计!

如果自己没有建立起龙巢基地这套跨越时代的信息监控体系,恐怕大唐帝国真的会在这三方势力的联合绞杀下,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李龙。”李唐再次睁开眼,眼神中已是一片冰冷的平静。

“在。”

“放弃对阿斯兰的直接抓捕。他只是一个棋子,动了他,只会打草惊蛇。”

“明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