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未来的道路充满挑战,不仅仅是来自外部世界的军事威胁和政治压力,更有来自内部思想观念的冲突与碰撞。
然而,他无所畏惧。
他手握超越时代的技术,拥有忠诚高效的仿生机器人核心力量。更重要的是,他心中燃烧着改变世界、构建一个全新文明体系的宏伟愿景。
船山书院开学,意味着第一批经过系统化现代科学教育的人才即将诞生。
他们将如同一颗颗火种,被播撒到西北王府的各个角落,点燃工业革命的燎原烈火。
两个五年计划,看似漫长,实则紧迫。
李唐必须争分夺秒地巩固治下,发展生产力,培养人才。
他需要更多的慕容秋,更多的杨文菁和林昭君。他需要一支庞大的、由科技武装起来的精英团队,来执行他的战略,实现他的抱负。
想到目前王府治下人口严重不足的现状,李唐深知这才是制约西北工业进入快车道发展的根本。
从吐蕃人和回鹘人手中夺取的广阔土地,需要大量的人口去开垦、去建设。
而从中原引入移民,并非易事。这涉及到与大唐朝廷的复杂博弈,以及对中原旧有社会结构的冲击。
“李龙,移民计划的推进速度,能否进一步加快?”
李唐沉声问道。
李龙调出数据,即刻回应:
“根据当前政策和宣传效果评估,移民速度已达到最优。进一步加快,可能导致移民质量下降,或引发中原地方势力的过度反弹。
不过,我们可以通过提高西北王府治下的生活水平和就业机会,形成更强的吸引力。例如,把各厂矿工业区的工业产能提高,创造大量就业岗位;而‘科技教’的普及,则能提供精神层面的认同感。”
李唐沉吟片刻,认可了李龙的分析。
他知道,欲速则不达。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才是“苟道”的精髓。
“关于南北天山工业城的扩建和工业园区的规划,必须尽快提上日程。我们不仅要生产热武器,更要发展民用工业,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
李唐目光坚定,语气郑重地说道:“纺织、冶铁、农具、交通……这些都是基础。同时,也要加强对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采。西凉和北凉腹地的矿藏,是我们未来发展的宝贵财富。”
他清楚,每一次工业进步,都将带来生产力的跃升,进而巩固他的统治,增强他对外部世界的掌控力。
“此外,要进一步加强对吐蕃、回鹘残部、波斯和长安方面等周边势力的情报收集工作,不能有丝毫松懈。”
李唐继续指示,“我们需要准确掌握他们的军事动态、政治倾向以及内部矛盾。知己知彼,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的目标是和平发展,但必须时刻警惕来自外部的挑战,并做好应对一切突发状况的准备。”
李唐的战略思维素来清晰而缜密,他将所有的行动和计划都纳入一个宏大的体系中进行考量。
科技教的传播、船山书院的教育、工业体系的建立、人口的增长、军事力量的维持,以及与外部势力的周旋,这些都不是孤立的事件环节,而是相互关联、环环相扣、彼此促进的整体。
他深知,要彻底扭转大唐江山日落西山的命运,并最终建立起一个以科学与理性为基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漫长而艰巨的努力。
不过,他有信心,也有能力。
船山书院的开学,仅仅是一个开始。
未来,将有无数像慕容秋这样的学子,在这里接受新思想的洗礼,掌握新技术的本领,最终成为改变世界的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