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的招生简章,以最快的速度刻印成册,通过各种渠道,散发到新龟兹城内外,乃至整个西北王府治下各个城镇,并随着商队和使者,传向更远的东方与西方。
这份简章一经发出,便在整个中原大地掀起了滔天巨浪。
它彻底颠覆了以往传统学院重门第、讲师承的陈规陋习。贫苦的牧民子弟、流离失所的农夫后代,乃至被旧有体系排斥的异族青年,都看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船山书院的入学考核,并非传统的诗词歌赋或经史子集。李唐亲自参与设计,旨在筛选出具备“格物致知”潜质的学子。
船山书院学堂体系(一级学徒阶段):
1. 格物学堂: 专注于基础科学理论研究,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培养未来的科学家和理论研究者。
2. 工匠学堂: 专注于工程技术实践,包括机械制造、建筑营造、水利灌溉等,培养未来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
3. 医科学堂: 专注于人体生理与疾病治疗,包括解剖、药理、外科等,培养未来的医师和卫生工作者。
4. 农科学堂: 专注于农牧业生产技术提升,包括作物改良、畜牧养殖、土壤管理等,培养未来的农业专家。
5. 军事学堂: 专注于军事理论与武器研发,包括战术、战略、火器制造等,培养未来的军事指挥官和武器专家。
入学基础认知考核内容,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观察与记录”。
考生被带入一间摆满了各种新奇物品的考场,有简单的机械装置、特殊的矿石标本、甚至还有一些经过初步处理的植物样本。
他们被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详细观察这些物品的构造、纹理、颜色、气味,并用图画和文字尽可能精确地记录下来,不加任何主观臆测,只求客观描述。
这部分考验的是学生的专注力、细致程度以及对细节的把握能力。
第二部分是“逻辑与推理”。
考题不再是简单的算术,而是通过一系列看似无关的现象,要求考生推导出可能的原因或结果。
例如,给出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水中浮沉的现象,要求解释其差异;或者展示简单的杠杆原理,要求预测在不同支点和力臂下的平衡状态。
这部分旨在考察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演绎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潜质。
第三部分是“动手与实践”。
考生被分配到简陋的工坊,提供基本的工具和材料,要求他们根据图纸或口头指示,组装一个简单的装置,或修复一个有轻微故障的机械模型。
这部分直接测试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以及对机械原理的初步理解。
考核持续了整整三天,新龟兹城内外人头攒动,来自四面八方的学子们摩肩接踵,其中不乏衣衫褴褛的寒门子弟,也有锦衣玉食的贵族少年。
船山书院的教官团队,由李龙、李虎带着三百名仿生机器教官组成,肩负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有条不紊地组织好这场史无前例的入学考试。
最终,在数万名考生中,共有三千人脱颖而出,获得了船山书院的入学资格。
其中,西北当地的学子凭借地理优势和对西北王府体系的初步了解,占据了绝大多数名额。他们才是李唐推行“科技教”最坚实的基础。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并非那些来自显赫家族的王族宗室和贵勋世家子弟,而是一名来自吐谷浑的寒门学子——慕容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