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39章 这是一份足以撼动天下格局的招生简章!

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马蒙的留下,如同平静湖面投下的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远超李唐最初的预料。

阿巴斯使团返回巴格达后,带回的不仅仅是西北王府的盟约,更是关于“科技教”和“格物致知”的震撼报告。

马蒙王子自愿留下求学的消息,更是如同惊雷般,在大食帝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一个即将继承哈里发之位的王子,竟然放弃荣华,甘愿在一个东土大唐边陲之地为学徒,这本身就蕴含着某种颠覆性的力量。

消息传到吐蕃,赞普赤德松赞的反应最为激烈。

他曾亲身领教过西北王府热武器的强大,深知其军事力量已远超吐蕃王朝的巅峰时期。

然而,相较于可见的刀剑火炮,马蒙所言的“科学”与“科技教”更令他感到不安。

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种足以改变文明根基的信仰。他痛定思痛,意识到单纯的武力对抗已不足以维系吐蕃的霸权,甚至可能导致文明的衰落。

“去!告诉藏玛,让他立刻启程,前往新龟兹!”

赤德松赞在布达拉宫中,对侍卫下达了旨意,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

藏玛,他的长子,未来的吐蕃赞普,必须亲自去探寻这股力量的奥秘,无论是为了学习,还是为了洞悉其弱点。

这既是卧薪尝胆,也是一种无奈的妥协。吐蕃的未来,或许就维系在这场看似求学的行动之中。

远在长安的大唐朝廷,唐宪宗李纯同样坐立不安。

西北王府的崛起,对大唐而言,既有收复河西故土的欣喜,更有边疆出现一股强大到难以掌控势力的隐忧。

李唐所展现的工业奇迹,以及其独特的“科技教”理念,让李纯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危机。

他看到了大唐衰落的根源——固步自封,墨守成规。他需要了解,需要学习,甚至需要驾驭这种力量。

“传朕旨意,命长子李桓,即刻启程,前往西北王府,入船山书院求学。”

李纯的决定,无疑是向天下宣告,大唐天子也承认了西北王府在知识领域的领先地位。

李桓作为皇太子,其地位之尊贵,远超马蒙与藏玛,他的求学,更像是一种姿态,一种对未知力量的试探与融合。

五姓七望,这些传承千年的门阀世家,对权力与知识的嗅觉向来敏锐。

他们深知,时代的变革往往伴随着新的权力洗牌。

当马蒙和李桓两位储君都选择前往西北求学,他们清醒地意识到,一个全新的知识体系正在构建,而谁能率先掌握这套体系,谁就能在未来的权力格局中占据先机。

“去吧,将家族中最聪慧的子弟送去船山书院。无论付出何等代价,也要让他们带回‘科技教’的精髓。”

各大家族的族长们纷纷下达了指示。

他们不惜重金,甚至动用多年积累的人脉,只为争取到一个船山书院的入学资格。他们深信,这并非简单的求学,而是一场关乎家族未来兴衰的豪赌。

南昭王国、天竺诸邦,乃至更远的埃及、希腊、罗马等地,也都陆续收到了关于西北王府的传奇信息。

铁甲蒸汽机船在里海的航行,火车头在戈壁上的轰鸣,以及“科技教”在西域治愈疾病的“神迹”,无一不吸引着他们的目光。

在信息传播缓慢的时代,这些奇闻异事被添油加醋,最终演变成关于一个拥有“神明之力”的东方王国的传说。

面对这股席卷天下的求学热潮,李唐并未故作姿态,而是果断下达了船山书院面向全社会的招生简章。

他深知,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需要打破旧有的阶级壁垒与地域限制,建立一个以知识为核心的全新秩序。

“船山书院,广纳天下英才,不设门槛,不问出身,唯求进取之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