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景纯策马靠近,眼中满是掩饰不住的憧憬和向往,叹然说道:“这种电线杆,方是西北王李唐手里掌握的真正底蕴。”
“谁说不是呢!”
石万兜眼神贪婪地望着马路两侧绵延无尽看不到头的电线杆,缓缓说道:
“有线电报、无线电台的军事用途,远比商业用途更具战略意义。”
安崇彦神色凝重,深以为然地点头说道:“不建城墙只设关卡,充分说明西北王李唐对其掌控整个大西北的绝对信心和决心。”
前方检查站,分成进出四个通道。一队队全副武装身着统一墨绿色军装的士兵,正有条不紊地引导着进出新沙州的人流。
这些士兵不像大唐其他地方的守城士卒那样吆五喝六、索要“门钱”,而是沉默而高效地查验着一种被称为“路引”的卡片。
所有进城的人,不论是汉人、胡人,还是其他异族,都被分成了不同的通道。商队有商队的通道,平民有平民的通道,井然有序,毫无混乱。
这种深入到骨子里的秩序感,让三位见惯了世面的粟特大商人,心中同时升起一股寒意。
军管会!
一种诞生于西北的全新军事管理条例和制度,正在用一种与外界截然不同的规则力量,润物细无声地悄然改变着西北王李唐治下的每一寸土地。
“西北王李唐,不可敌!看来,我们曾经奉行和遵守的那一套规则,是时候改变了。”安崇彦喃喃自语。
他们之所以离开凉州来到这里,自然是因为西北王府下达的一道措辞强硬的“邀请令”。
在此之前,王府对各路商贾几乎是不闻不问,任其发展,就连正常的入关税都不收。
然而,从新沙州突然刮起的这场“整肃风暴”,正以雷霆之势整肃整个西北的社会治安,颁布了一系列名为《西北工商法》的条文条律,并宣布成立“西北开发投资总公司”,邀请所有在西北有产业的商号前来新沙州共商大计。
“共商大计”是好听的说法,谁都明白,这更像是一场鸿门宴。
去,还是不去,他们没得选。
商队在检查站入口被拦下。
一名身穿跟士兵同款制服,只是肩章上多了一杠两颗星的青年军官走了过来。他腰间武装带配着一把配有棕红色牛皮枪套的M1911A型手枪,手里拿着一个文件夹。
“请问,是来自凉州的安崇彦、康景纯、石万兜三位掌柜吗?”
这名青年中尉语气不卑不亢,西北人特有的官话(汉语普通话)字正腔圆,带着一种军人特有的干练。
“正是在下。”
安崇彦连忙下马,脸上神情一整,拱手说道。
“王府已为各位在新沙州准备了住处。请在此登记,然后由向导带领各位入城。”
青年中尉打开文件夹,示意他们在一张表格上签字画押。
那表格上,不仅要写姓名籍贯,还要登记商队人数、货物种类和数量。一切都显得那么的正式和……不近人情。
没有客套,没有寒暄,只有冰冷的规则。
三人心中愈发忐忑,老老实实地完成了登记。随后,一名自称是“招商局”身穿西北官场特有的“中山装”官服的年轻人,将他们引向城内一处原属于扶风商会的巨大宅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