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77章 打道回府

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可是如此一来,蒙古诸部不再遵从统一号令,不再是一个朝廷组织,也就不受任何约束。各部酋首没有了光复大元帝国的野心,也就无所谓得民心,就会更加肆无忌惮,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这对边民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朱标坐在辂车中对对面的道衍大师说。

“所以陛下要册封买的里八剌?”

“正是。赶走了爱猷识理达腊,咱们的买的里八剌才有机会登场嘛!蒙古诸部不能聚,还是散了的好,分而治之。把买的里八剌推上去,招揽一些部落,为我所用,至少能够在北面形成一道屏障。依靠砖石垒砌的死长城,终归不是善法,还是要靠人心构筑的活长城。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也。”

“陛下深谋远虑,贫僧佩服。”道衍双手合十。

“哪里哪里……”朱标摆手笑道,心中暗自嘀咕:“只不过比你多了几百年的见闻罢了。论能力,比不了你。”

朱标伸手撩开车窗的帘子,向外张杨,路边是一块块儿麦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最坚固的堡垒,往往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外敌易平,内忧难消啊。”

“陛下何出此言?您离京有些时日,朝廷运转一切如常,大军粮饷也未见短缺,这说明官员们都很能干,何患之有。”道衍手里捻着念珠,双目微闭。

朱标抿嘴一笑,放下了帘子:“何患之有?大师您别揣着明白装糊涂。这些人能干?要看给谁干活儿,给自己人干,当然卖力气啦。”

“陛下此言何意?”道衍心知肚明,却不想掺和。

“怎么?大师真的不知?”朱标故意提高了语调,“还是想置身事外?晚了!俗话说得好,上船容易,下船难哦!”

“阿弥陀佛!”道衍无奈,“恃功而骄,尾大不掉。”

“没错。”朱标一拍车身,“他们以为朕年少可欺,想倚老卖老,仗着有功劳,有铁券,就能胡作非为?”

“这样的功臣可是不少,朝廷职权,大半掌握在其手中。”

“若是一个半个,就不用发愁了。这些臭味相投的人,现在抱团啦!从朝廷到地方,涉及到军政、民务,各方各面的都有。刘先生这一走,他们怕是得更张狂。”

“浙东文人,本就失于软弱,刘先生与他们争斗多年,大多落败,这其中缘由……”道衍欲言又止。

朱标接言:“其中父皇的态度是关键。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自有亲疏远近之别。淮右乡邻,所以与众不同,实不得已,不会妄动刑罚,落一个不念旧情的名声。”

“父皇颁了铁榜,申戒淮西权贵要洁身自好,机会当然要给,可不是没有底线。正所谓事不过三,丑话说在前面,免得麻烦。”

“先帝圣明!”

“可这些人受恩而不思还报,倒想着拉帮结派,把持朝政,中饱私囊。”

听到朱标说得那些人如此不堪,语气却异常平和,道衍猜测回到京师,皇帝八成会有大动作:“请陛下三思。”

“三思?”朱标反问,“大师以为我要干什么出格儿的事?就算要整顿朝堂,现在也不是时候。”

“是贫僧多虑了。”

“大师善意提醒,怎么能说多虑。图穷匕见之时,靠得就是硬实力了,我怎么能不早做准备呢!”

“陛下明鉴。”

“大师,继续讲经吧。”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京师,韩国公府。

“这个蠢货!”须发皆白的李善长气得直接把手中上好的青花杯子摔到了地上。

胡惟庸吓了一跳,赶紧出言安抚:“老相国,您别生气。他就是个粗人,做事不动脑子。”

“这是不动脑子吗?这是不想要脑袋啦!”李善长余怒未消,“老夫早就告诫他们要小心谨慎,可就偏偏……真以为到了漠北就天高皇帝远,可以胡作非为?!事情闹大了,老夫也管不了了!”

“老相国,您消消气。吉安侯那边,学生已经去了信,让他上折子请罪。”胡惟庸一边说一边又倒了一杯茶,递过去。

李善长接过杯子抿了一口,缓缓地说:“此罪可大可小,不要以为上个请罪折就能了事。陛下跟咱们的情谊,可不比先帝,旧情不多,又因为刘基的事,添了新仇。”

胡惟庸辩白:“刘基的事情,学生确无关系,是元人所做无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