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瑾,如此下去,即便拿下庐江,我军亦要伤筋动骨!”孙策看着又一次被打退的进攻部队,语气沉重。
周瑜沉吟道:“陆康深得民心,将士用命,强攻确非上策。或许…可从内部瓦解…”
就在孙周二人苦思破城之策时,转机意外地出现了。
这夜,数名神秘人悄悄潜入了江东大营,求见孙策。来人正是日前投奔陆康的袁氏部曲中的几个中层军官。
“孙将军!我等愿献城投降!”为首之人跪地低声道。
孙策和周瑜对视一眼,心中讶异:“哦?你等是袁胤部下,为何要降我?”
那人愤愤道:“将军明鉴!那陆康老儿,表面收留我等,实则心存猜忌,将我等部署于险地,粮草供给亦多有克扣!其心中只有汉室朝廷,视我等为溃兵流寇!如今城外攻势如潮,城破只在旦夕,我等不愿陪这老朽殉葬!愿献西门与将军,只求将军入城后,饶我等性命,并予以重用!”
孙策闻言大喜!周瑜却谨慎地问道:“西门守备如何?你等如何能打开城门?”
那人详细说明了西门守军布置、换防时间以及他们如何里应外合的计划,听起来颇为可行。
周瑜仔细盘问后,对孙策微微点头,示意此事可信。
孙策当即拍板:“好!若此事能成,你等便是首功之臣,吴必有重赏!”
是夜,约定的时辰。舒县西门悄然打开了一条缝隙,等待已久的江东精锐在程普、韩当等将领率领下,如同幽灵般涌入城中!随即四处放火,高声呐喊:“城破了!大军进城了!”
城内守军经过连日血战,本就精神紧绷,骤闻此变,又见火光四起,顿时大乱!许多地段防线瞬间崩溃!
陆康正在府邸部署明日防务,闻听西门失守、敌军入城的消息,如遭雷击,一口鲜血喷出:“天亡我也!恨不能守土报国,竟败于宵小之手!”
他知道大势已去,城破就在眼前。悲愤之余,他强撑病体,做出了最后的安排。他召来最信任的几名老部下,将自己的印绶和一份血书交给他们,决然道:“我陆康世受汉恩,唯有以死报国!你等速带我家眷,尤其是尚在稚龄的幼孙,趁乱从北门突围,北上…去投奔燕王刘隽!为大汉继续效力…”
“太守!”部下泣不成声。
“快去!”陆康拔出佩剑,指向门外,“再迟就来不及了!”
几名亲兵含泪叩首,护着陆康的家眷,趁着城中大乱,悄然从北门突围而出,消失在夜色之中。
而陆康自己,则整理好衣冠,手持汉节,端坐于太守府大堂之上,面无表情地等待着最后的时刻。
很快,喊杀声逼近,江东军攻破了太守府。孙策和周瑜在众将簇拥下,踏入大堂。
看到端坐堂上、视死如归的陆康,孙策心中亦不免生出一丝敬意,他开口道:“陆府君,庐江已破,何不早降?吾必以礼相待。”
陆康睁开眼,目光冰冷而决绝:“孙策逆贼,侵州略郡,枉顾朝廷法度!我陆康唯有忠魂一缕,报效国家,岂能屈膝事贼?”
说罢,他猛地拔出佩剑,横剑自刎!鲜血溅满了身后的汉节!
孙策阻止不及,看着陆康的尸体,沉默片刻,最终叹了口气:“厚葬之。以太守之礼。”
庐江之战,以孙策惨胜告终。他虽得了庐江,却损失了大量兵力,更逼死了一位忠臣,在道义上留下了污点。而陆康家眷的北逃,尤其是其幼孙,小小一孩童双目赤红却无一滴泪水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