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更南方的扎波罗什地区,奥匈帝国军队也在紧张备战,虽然他们是德国的盟友,但许多军官内心复杂——既希望德军获胜,又不愿看到德国过分强大。
各位,我们的任务是在德军发动反击后向顿涅茨克方向发起进攻。
奥匈帝国东线部队指挥官约瑟夫大公向麾下将领解释道:虽然德国是这次行动的主力,我们对俄军的进攻是辅助进攻,但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德国人拿下哈尔科夫的同时我们也能够那些顿涅茨克。
奥匈军队的装备与德军相比要差上一些,尤其是装甲部队之间的差距,但奥匈现在的战线压力要比德国少许多,他们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计划他们的行动。
德军以逸待劳,静候俄军抵达预定位置。
俄军看起来形势一片大好,但在俄军内部已,隐患已经开始出现了。
最先出现问题的是后勤补给,随着部队不断向前推进,补给线越拉越长,卡车车队在泥泞的道路上艰难前行,经常遭到德军小股部队和游击队的袭击。
有许多俄军装甲部队通过无线电向上级求援,请求援助,一个营长向上说:我的坦克已经有三分之一因为缺油而停摆了!
然而,后勤部门的回复总是千篇一律:坚持一下,运输队正在路上。
不过后勤问题与俄军的其他问题相比只能是特别严重。
进攻开始前俄军指挥部知道这可能是个陷阱,所以留下了一批预备队来避免意外发生。
然而随着推进的越发顺利,马耶夫斯基将军自作主张的调走了一批预备队的人来填充自己的拳头,这就导致本来有十万人可以随时从哈尔科夫方向支援前线的预备队变成了只有五万人,他抽走了一半的人。
俄国不是苏联,俄军的此次攻势中可以正常执行师职能的部队是挤出来的,剩下的部队有一部分在中部和北部待命以随时支援那两个战场,一部分被部署在国内其他地区,再剩下的就是还在训练中的部队了。
俄军南线的预备队力量本来算是较为充足的,马耶夫斯基这么一抽,预备队就不那么充足了。
在俄军的前线指挥所里,一位参谋军官谨慎地向马耶夫斯基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司令,我们的侧翼暴露得太多了,是否应该放缓推进速度,先巩固一下侧翼安全?
“科尔尼洛夫元帅也提醒过,让我们注意周围的情况。”
面对参谋的提醒,马耶夫斯基不以为然地摆摆手:德国人哪还有什么预备队,他们南线的主力在我们的正面节节败退,现在停下就是给他们喘息的机会,我们必须乘胜追击!
在主攻将领成为骄兵的时候,俄国空军侦察机在侦查四周情况的时候发现了些许不对劲,他们,不过这些异样都被马耶夫斯基归类为德军的小规模部队调动。
四月十七日,俄军先头部队已经推进了约九公里,连续一周的长途奔袭让士兵们颇为疲惫,但是神必小药丸和胜利带来的喜悦总能让他们的疲劳值刷新。
太累了,吃一粒神必小药丸,吃完药丸疲劳值就会刷新。
军官们开始讨论什么时候能够兵临第聂伯河。
在刚刚占领的一个小镇上,俄军士兵们正在打扫战场。他们发现德军撤退时留下了大量物资,包括整箱的弹药、食品甚至还有一些完好无损的火炮。
傻蛋德佬!
一个年轻士兵兴奋地喊道:他们连装备都不要了。
这样的情况让少数经验丰富的老兵感到不安,一名士官皱着眉头打量这些被遗弃的装备,他摇摇头说:不对劲,德国佬从来不会这样浪费装备。
“也许这群家伙是彼得留拉那群废物。”另一人讲到,随即在场其他人哈哈大笑。
士官的担忧被淹没在胜利的欢呼声中。
当晚,马马耶夫斯基向莫斯科发去捷报:我军继续向前推进,德军抵抗正在减弱,预计再有三到四天时间,就能达成战役第一阶段目标...
他不知道的是,就在他发电报的同时,古德里安和霍特的装甲部队已经启动了引擎,奥匈帝国的军队正在进入出发阵地,一张巨大的罗网正在悄悄收拢,而他的部队正毫无察觉地走向网中央。
德军基辅指挥部内,曼施坦因看着地图上标明的俄军推进轴线,嘴角露出冰冷的微笑。
让他们再高兴一天。
他轻声说道:明天,俄国人就会知道他们犯下了一个弥天大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