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最高兴的是新罗、薛延陀,还有突利这三方,因为他们与大唐的利益更为密切。
各国使节在震惊中开始积极活动。
西突厥情报人员阿史那必和鲁紧急召集随从,修书一封,八百加急,内容很简单:唐军已灭东突厥,下一个目标恐是我西突厥。建议可汗立即遣使携厚礼赴唐,暂避其锋。
西域小国如疏勒、于阗的使者则忧心忡忡。
因为当一个强国出现时,那么周围小国就需要称臣纳贡,以前是东突厥,现在是大唐。
但盘踞在西域的西突厥作为突厥的一支,他们的危险更在眼前,一旦西域诸国对唐示好,那么西突厥会不会?
而东北的靺鞨、契丹等使者则在暗中庆幸。
尤其是契丹,他们的首领大贺摩会已经与他签订契约,他们此次对东突厥战斗也派兵参与。
那么接下来就是收获胜利果实的时候。
而尚未离开长安的吐蕃使臣伦廓尔则面露焦急。
当夜写下密信:赞普明鉴,唐灭东突厥,军威正盛。与赞普迎亲恐生变数,原计划针对吐谷浑用兵,应慎重......
还有就是薛延陀部的使者夷男亲信阿平那喜忧参半。
虽然薛延陀与颉利斗争多时,夷男也与大唐签订多项合作,但现在情况是,唐军兵贵神速,原计划一年甚至更久的战斗没有,而是大唐横推。
那么在最后的胜利果实摘取方面,他们薛延陀要如何做?
阿平那常年混迹在长安,他很明白中原人的一些想法,当东突厥灭,那么草原上的主要对手就是薛延陀了。
而且如今薛延陀还未出完全力。
以如今大唐实力,有没有可能?
毕竟,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是中原的道理。
他立刻写信给夷男:大可汗明鉴,唐灭突厥,确为我部除去大患。然观唐军之势,恐非真心助我,我会立刻恭贺,但请大可汗再先行遣使上表忠心;另一方面速统合铁勒诸部,以备不测...
新罗金德曼更是喜不自胜,她很清楚自己与大唐皇帝签订的盟约,立刻发信:唐灭突厥,高句丽必惧。请王速遣使携重礼赴唐,共议高句丽之事......
而突利可汗的代表阿史那临河同样为难,因为结社率那件事始终影响突利方和大唐的关系。
为今之计,他写道:观两年长安之变化,草原已无明天,可汗可完全赴长安朝觐,唐威已不可阻......
夜幕降临时,除了长安庆贺的光芒,各国使节馆驿也烛火通明,信使频繁出入。
每个人都明白,北方的巨变已经彻底改变了未来的权力格局。
大唐不再是从前那个需要与突厥称兄道弟的中原王朝,而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帝国正在崛起。
不,是碾压诸国。
没有哪方势力有信心说三个月灭亡东突厥这样的超级势力。
但如今,大唐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