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就屠附耳听了卫士的禀报,当即对冯嫽说道:“李准将军率汉军已到城下,营寨连绵十里,旌旗蔽日。这是来为冯夫人助威的吗?”
冯嫽面不改色:“是为王子助威,也是为乌孙百姓助威。乱局之中,最苦的是平民。汉军在此,可保无人趁乱生事,也可助王子稳定局势。”
两人目光交锋,帐内气氛陡然紧张。几位乌孙大臣屏息凝神,等待乌就屠的反应。
突然,乌就屠大笑起来:“好!好一个冯夫人!明人不说暗话,汉朝想要什么?又愿意给我什么?”
冯嫽从袖中取出一卷羊皮纸,缓缓展开:“常惠大人有几个提议。乌孙可实行双昆弥制,元贵靡为大昆弥,领六万户;王子你为小昆弥,领四万户。遇到大事共同商议,日常各自治理。”
帐内哗然。乌孙大臣们交头接耳,没想到汉朝会提出这样的方案。更没想到的是,乌就屠没有立即反对,而是沉思起来。
“元贵靡是解忧公主之子,有汉家血统,汉朝自然是支持他的。”乌就屠缓缓道,“但我为何要接受这个安排?我现在已经控制赤谷城,完全可以直接称昆弥。”
冯嫽从容不迫:“王子固然勇武,但乌孙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泥靡余党尚未肃清,匈奴态度未明,汉军现在兵临城下,王子真要冒险一试吗?”
冯嫽停顿了一下,声音柔和了些:“双昆弥制在乌孙并非没有先例。昔日匈奴统治时期,就有左右贤王分治的传统。这样既能保全王子的实力和尊严,又能避免内战,保全乌孙国力。常惠大人认为,这是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案。”
乌就屠沉默良久,目光扫过帐内众人。他看到了一些人眼中的 疑惑,一些人眼中的野心,还有一些人眼中的恐惧。他知道冯嫽说得对,自己虽然控制了王宫,但远未控制整个乌孙。
“我需要时间考虑。”他终于说道。
冯嫽点头:“理所应当。不过,常惠大人希望明日日落前能得到答复。李将军的部队长途跋涉,粮草有限,不宜久驻。”
这是委婉的威胁,也是明确的期限。乌就屠心中明了。
当夜,乌就屠召集群臣密议。意见分为两派,一派主张接受汉朝条件,保全实力;另一派主张联合匈奴,与汉朝对抗。
争吵持续到后半夜,依然没有结果。乌就屠独自走出大帐,登上宫墙,远眺城外汉军营地的篝火连绵如星河。
他的思绪飘回童年。那时翁归靡还在世,乌孙与汉朝交好,商队往来不绝,草原和平繁荣。作为混血王子,他曾在汉朝使者的教导下学习汉语和汉文化,也曾在匈奴舅舅的指导下练习骑射。他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也明白和平的珍贵。
天色微明时,他做出了决定。
次日傍晚,冯嫽再次来到王宫。这次,李准也陪同前来,一身戎装,威严凛然。
乌就屠开门见山:“我接受汉朝的条件。但有几个要求:第一,划分领地要公平,不能将贫瘠之地全部分给小昆弥;第二,大小昆弥权限要有明确规定;第三,汉朝要承诺不干涉乌孙内政。第四,本昆弥要迎娶解忧公主!”
冯嫽与李准对视一眼,点头:“这些都可以商议。常惠大人已经起草了详细条款,请王子过目。”
谈判持续了整整三天。最终,乌孙正式分为两部,元贵靡为大昆弥,领六万户,统治赤谷城及周边富庶地区;乌就屠为小昆弥,领四万户,统治西部牧场。重大事务由二昆弥会同汉朝使节共同商议决定。
协议达成的那天,常惠也来到了赤谷城。在王宫前的广场上,举行了正式的盟誓仪式。乌孙各部首领齐聚,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仪式结束后,常惠单独约见乌就屠。
“王子做出了明智的选择。”常惠说,“长安方面已经同意了这个安排。皇上希望乌孙从此和平繁荣。”
乌就屠看着远处正在与元贵靡交谈的解忧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