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19章 前路漫长

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冯嫽的儿子翰墨今年刚满十五,聪颖好学,精通汉乌双语,是冯嫽最大的骄傲与牵挂。

“陛下诏书中说,希望翰墨能随公主回长安太学深造。”冯嫽轻声道,“这是天大的恩典。”

解忧公主惊讶地抬头:“你舍得?”

冯嫽望向窗外明月,眼中水光闪烁:“为娘的自然不舍。但长安太学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地方,我不能因一己私情耽误了他的前程。”

解忧公主了然点头:“你放心,我会待他如亲儿,必不让他受半点委屈。”

两位老友的手紧紧相握,五十年的情谊尽在不言中。

离别的日子定在三月十五。前一夜,冯嫽为儿子整理行装,一件件衣物反复查看,生怕有所遗漏。

“娘,够了。”翰墨无奈地笑道,“长安什么没有?带这么多,路上反倒是累赘。”

冯嫽不理,执意又塞进一件亲手缝制的皮袄:“长安虽好,东西还是自家的好。春寒料峭,最易染风寒。”

翰墨握住母亲的手:“娘,我真的舍不得您。”

冯嫽凝视着儿子年轻的面庞,泪水模糊了双眼。

“到了长安,好好读书,但也不要一味死读。”冯嫽谆谆嘱咐,“多交朋友,多长见识。太学里都是天下英才,与他们交往,胜读十年书。”

“孩儿记住了。”

“还有,”冯嫽顿了顿,“长安繁华,但莫要被浮华迷了眼。记住你的根在西域,你的使命是汉乌友好。”

翰墨郑重跪下:“母亲教诲,孩儿永志不忘。”

冯嫽扶起儿子,轻轻抚摸他的面庞:“去吧,好好休息,明日还要赶路。”

那一夜,冯嫽房中灯火通明,直至天明。

次日,赤谷城外旌旗招展,送别的队伍绵延数里。元贵靡与相夫率领乌孙百官相送,郑吉也率西域都护府众将前来。

解忧公主今日特意穿上五十年前从长安带来的婚服,虽然样式已旧,但依然雍容华贵。她与乌孙贵族一一告别,互赠礼物,说着祝福的话语。

冯嫽作为汉使,主持送别仪式。她声音洪亮,举止得体,唯有近处的人才能看见她眼底的血丝。

终于到了最后的告别时刻。解忧公主拥抱冯嫽,在她耳边轻声道:“保重。”

冯嫽强忍泪水:“公主一路平安。”

轮到翰墨告别时,少年终于忍不住落下泪来。冯嫽为儿子拭去泪水,微笑道:“男儿有泪不轻弹。记住,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挺直脊梁。”

翰墨重重点头,忽然跪地三叩首:“母亲养育之恩,孩儿没齿难忘!”

冯嫽扶起儿子,最后整理了一下他的衣襟,轻声道:“去吧。”

车队缓缓启动,解忧公主的马车渐行渐远。冯嫽站在原地,目送着车队变成天边的一个黑点,最终消失在地平线上。

回城的路上,冯嫽依然保持着汉使的威仪,与众人谈笑自如。直至回到空荡荡的府邸,关上门扉,她才终于支撑不住,沿着门板滑坐在地。

没有了老友的谈笑,没有了儿子的读书声,这座宅邸寂静得可怕。冯嫽环顾四周,五十年的光阴在这一刻汹涌而来——她仿佛看到年轻的解忧公主在院中习武,看到蹒跚学步的翰墨追逐蝴蝶,看到无数个夜晚与解忧公主灯下长谈...

“夫人?”侍女轻叩门扉。

冯嫽迅速起身,整理仪容:“何事?”

“昆弥派人送来晚膳,问夫人可需陪伴?”

“代我谢过昆弥好意,就说我有些疲累,想早些休息。”

侍女退下后,冯嫽望着满桌佳肴,毫无胃口。她走到书案前,开始处理积压的文书,试图用工作麻痹自己。

夜半时分,冯嫽忽觉头晕目眩,勉强支撑着走到榻前,便不省人事。

次日清晨,侍女发现冯嫽高烧不退,急忙请来医官。

医官诊脉后摇头:“夫人这是忧思过度,邪风入体,需静心调养。”

消息传出,元贵靡与相夫公主亲自前来探望。只见冯嫽面色潮红,双唇干裂,神志模糊中仍喃喃着“公文...使者...”等语。

相夫公主心疼不已,主动请缨照顾冯嫽。她日夜守在病榻前,为冯嫽擦拭额头,喂药进食。元贵靡也每日前来,带来各地消息与慰问。

病中的冯嫽时醒时睡,醒来时常将相夫错认为年轻的解忧公主,拉着她的手说些往事。刘相夫从不纠正,只是静静聆听,从这些片段中拼凑出五十年的风雨历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