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51年,四月,巴州。
侯景大军水陆并进,正式开始攻打巴陵城。
他现在的兵力是两年前攻打台城时期的十倍以上,又有南梁最富庶的半壁江山做后盾,正是志骄意满不可一世的时候,完全没把眼前这座小城放在眼里,只想着尽快平推过去继续攻打荆州。
可惜现实给他结结实实地上了一课。巴陵看着不起眼,攻打难度却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料。
巴陵城最初是东吴大都督鲁肃所筑,当时的主要职能是防御荆州的关羽。从地势上看,这座城位于洞庭湖东畔的巴丘山上,依山傍水,扼洞庭,阻潇湘,位置非常重要。为了便于操练水军,在面对洞庭湖的西城门上建有一座高大的城楼,史称鲁肃阅军楼,也就是后世名扬天下的岳阳楼。
关于南梁时期巴陵城的大小并没有明确记载,但从后世史料来看,全城周长可能跟台城相差不多(八里左右),而且这座城城南北狭长,实际占地面积应该比台城略小(详见注1)。
巴陵城的规模虽然不大,但作为曾经的边防要镇,这里不仅地势险要,城防也极为坚固,更重要的是,现在这座城里汇集了相当多的精锐力量,除了领军大都督王僧辩之外,刺史级别的将领至少有六位,分别是巴州刺史淳于量、定州刺史杜龛(kān)、宜州刺史王琳、郴州刺史裴之横、罗州刺史徐嗣徽、武州刺史杜崱(zè),个个都很能打,这帮人麾下的部曲亲兵也都是当时战斗力最高的队伍,王僧辩又把周边的粮草物资都归集到了巴陵城内,整座城可谓兵精粮足,做好了跟侯景死磕到底的准备。
多说一下,上面的杜龛、杜崱,之前在郢州投降侯景的杜幼安,以及在萧绎萧詧叔侄争斗期间背詧投绎的杜岸都出身京兆杜氏,其中杜岸、杜崱、杜幼安是亲兄弟,杜龛是他们的侄子。在南渡世族里面,杜氏的发展可以说相当不好,完全无法跟柳氏、韦氏相比,所以这次南梁动乱之际,他们把宝押在了萧绎身上,希望能趁此机会建功立业,重振杜氏的荣光。
王僧辩为了表示固守的决心,提前把所有船只都沉到了洞庭湖里,所以巴陵现在并没有水军。巴陵城再向东北十五里左右,就是跟采石矶齐名的城陵矶,现在也处于放弃防守的状态。
侯景下令把船只停泊在城陵矶北面的港口莲花塘(从此之后这个莲花塘又被称为为侯景港),之后步军登岸从东侧包抄,水军战舰经城陵矶长驱直入,迅速占领了城西沿湖的各处港口码头,水陆合围把巴陵城困在正中。
为了从气势上压倒巴陵守军,侯景先是绕着城修建了无数营帐,又在城东搞了一次规模宏大的阅兵。一通耀武扬威之后,大军披襟斩棘开出八条通路,对巴陵城同时发动猛攻。
侯景这次玩得比较花,他挑选五千精锐组成了一支攻城敢死队,每个人都带着兔头面具,严令这帮人必须不计伤亡往前猛冲,先登者重赏,退后者杀无赦。
之所以要带着兔头面具,这里面还是很有讲究的。侯景进攻巴陵的这一天是农历四月二十一,按干支来说是甲子日,也就是说,从这一天开始直至月末,都属于甲子旬。根据奇门遁甲学说的六丁六甲理论,甲子旬中可以役使的是丁卯之神,而丁卯之神的形象又是兔头人身(详见注2)。也就是说,侯景这是把道教方术理论应用到军事实战的一次伟大尝试。
可惜这次尝试并不成功,城里的守军才不管什么丁甲神仙,只要敢靠近城墙就通通干回去。一时间城墙上战鼓喧天,飞箭如雨,加上滚木檑石一通无脑乱砸,兔头神兵们跟打狗的肉包子一样,出去就回不来了,纵然有几个能拼死冲到城墙下面,也在爬城过程中被击毙。巴陵城外很快就尸横遍野,兔头面具散落一地。
侯景一看不行,这兔头大仙好像不太灵光。为了防止士气崩溃,他只好下令先停止进攻,缓一缓再说。
稍事休整之后,侯景卷土重来,发起了第二波攻势。这次规模更大,除了陆路之外,又加上了水路,共十个方向同时发难。
无奈结果还是没有区别。巴陵城里的准备实在太充分了,无论侯景派上来多少人,都被死死地压制在城墙之下,连垛口都摸不到。
眼看着手下伤亡惨重,侯景很是郁闷。既然神仙靠不住,强攻没效果,那就只能沿用当初打台城的经验,造一圈儿围墙把巴陵围起来慢慢打,等待城中扛不住压力自己出现破绽。
这属于常规攻城方法,比较耗费人力物力,但侯景现在人多,不在乎这些。他费劲巴力地建好围墙,又填平了城外的沟壑,修好井阑冲车,开始一波又一波持续不断的进攻。
而王僧辩这边也没有一直被动挨打,他时不时地派突击小分队出城骚扰,打完了就跑,把侯景搞的非常头疼。
两军交战的时候,侯景本人披挂重甲亲自督战,而王僧辩则身系绶带,坐在轿子上巡城,身后还带着一个鼓乐队一路吹吹打打,松弛得不得了。
侯景本以为旬日之内就能够搞定巴陵,结果双方从四月下旬一直僵持到五月底,巴陵城依旧巍然耸立在巴丘山上,一点儿破绽都找不到。
随着时间越耗越久,侯景这边也越来越被动。
首先,他带过来的军粮快吃光了。这次他虽然比打建康时候准备得要充分,但也架不住这么长时间人吃马喂各种消耗,巴陵周边的粮食又都被王僧辩给收到了城里,想出去抢也抢不到。
更严重的是,进入阴历五月之后,长江流域一天比一天炎热,洞庭湖附近更是暑气熏蒸,跟桑拿房差不多。高温高湿的环境下,侯景的军中很快就瘟疫盛行,士卒患病死亡者不计其数。
就在侯景无计可施的时候,更坏的消息又传了过来,有情报说萧绎已经派武猛将军胡僧佑领兵过来支援王僧辩,现在已经离开江陵了。
侯景此时师老兵疲,士气低迷,对付新参战的敌军难免会有点儿吃力,他有点儿紧张,赶紧派人去确认胡僧佑的部队规模有多大。
侦查结果让侯景很无语,胡僧佑的部队统共只有一千多人。侯景心说萧绎也太抠门了,派这么点儿人过来有啥用?
他脑子一转,立刻意识到有机会。
萧绎凑了这么久居然就凑出这么点儿援军,说明江陵已经快没人了,如果巴陵这边继续保持攻势,不让城里的部队回援,再派一支精锐部队在半路击溃胡僧佑的援军,岂不就可以长驱直入突袭江陵?只要搞定了萧绎,王僧辩这帮人就算再能打,到时候也只能放弃抵抗主动投降。
侯景越想越是这么个理儿,他当即派人传令,让任约带领五千精兵在半路截击胡僧佑,之后乘胜直接进攻江陵。
任约并没有跟大部队一起攻城,他的任务是带领一支部队作为偏师在外围机动,既可以阻击敌军的增援部队,也可以找机会攻击敌军后方大本营。收到命令之后,任约审视了一下地形,觉得白塉(今湖南省华容县东南)应该是胡僧佑南下的必经之路,于是火速领兵赶过去蹲守。
眼看着胡僧佑的水军离白塉越来越近,任约这边也已经做好了进攻的准备,没想到胡僧佑突然一个拐弯,全军往西边去了。
任约有点儿晕,心说你不是去增援巴陵么,不老老实实顺着长江走,去西边干啥,莫不是害怕了要逃跑?他生怕胡僧佑真跑了,于是放弃阵地领兵在后面猛追。
这一带河道纵横,任约又不熟悉地形,追起来也挺费劲。好不容易追到了南平郡南安县的芊口(今湖南省华容县南),总算又看到了胡僧佑的队伍。
任约累坏了,一边喘气儿一边痛斥胡僧佑:“吴儿!你特么打不过就投降呗,这么瞎跑是要跑到哪儿去!”(胡僧佑是南阳人,并非吴越一带的人,吴儿估计就是任约随口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