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您倒是教我们啊!”
“多嘴!谁是上尉?”
季萨科夫其实也只是见过炮兵操作的流程,如果只发射一次大概率不会出什么问题,但如果持续作战,他不觉得自己能活过今天,毕竟他可见过不少炸膛的案例。
季萨科夫站在炮台边上,朝阳初升战场一片混沌,不过他能看得出现在局势,俄军是近乎一面倒的优势,而奥斯曼军队到现在为止还没组织起有效的反攻。
季萨科夫在来之前已经写好了遗书,毕竟他不觉得自己能在这次的任务中活下来。
即便是舰队司令纳西莫夫亲自把他提升为了临时营长,统帅五个连的精锐士兵,他也不觉得仅凭自己手里的这点人就能攻陷奥斯曼人的北侧炮台。
所谓的北侧炮台说是一个炮台,但实际上却是一座堡垒,理论上讲这里可以驻守数千敌军。
而且在跟随奥地利帝国教官学习的时候,季萨科夫就明白登陆作战,最难的在于如何登陆。
奥地利帝国的教官甚至表示先锋部队在登陆之前损失一半兵力是一个完全可以接受的情况,如果仅损失20%那么就是一场大胜。
季萨科夫的队伍一路趁着夜色来到岸边,在混乱之中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但五个连中依然有82人失踪或者阵亡,亦或是失去战斗能力。
损失率不到20%,这已经算得上是一场大胜了。
俄军的第一波先头部队几乎都在炮火的掩护下登陆成功,金角湾南侧和北侧的两个最主要的炮台已经陷落,剩下的几座小炮台也已经在俄军舰队的持续轰击下基本失去了抵抗能力。
如同季萨科夫这样的小部队还有很多,这些年来俄国人已经在明里暗里把君士坦丁堡的防御布局打听的一清二楚。
每一支小部队都如同一把尖刀一样直插奥斯曼人的要害,只不过精准度不太行,毕竟军官们仅有纸质地图,大多并没有实地考察过。
再加上情况混乱,天色较暗,很多部队其实都迷路了,但造成的破坏依然不可小觑,此时的局势就是最好的证明。
此外其实真正的俄国侨民大多已经撤走,剩下的则大多是一些俄国间谍和大斯拉夫主义者,他们在袭击开始的同时也在城内四处放火。
奥斯曼帝国的城防卫戍司令部内一片混乱,到处都在遭受攻击,到现在赛默尔帕夏都没搞清楚俄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达达尼尔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东西南北皆有战事。
但他有一点可以确定奥斯曼帝国的海军肯定是完了,港口区此时已经是一片大火。
不过比起港口大火,城市内的大火才更要命。如果放任不管,那么很快就会变成火灾一发不可收拾。
尤其是城市规划和建筑都过于古老,房屋密集、街道狭窄的同时还有大量木质结构房屋,近代意义上的防火隔离带的概念甚至都没有的伊斯坦布尔。
火势可以轻易的四处蔓延,进而形成火链,最终甚至可能引燃整座城市。
历史上伊斯坦布尔这座城市发生过数次惨烈的大火,1633年西巴里大火直接烧毁了五分之一的城区。
1660年大火是奥斯曼帝国历史上最惨烈的一场大火,火灾在大风的加持下两天时间就烧毁三分之二个伊斯坦布尔,甚至连当时苏丹的宫殿都没能幸免于难,死亡人数接近十万人。
1782年巴拉特大火,数万座房屋被毁。1833年犹太区大火,数千犹太人被活活烧死。
正是因为这些前车之鉴,作为伊斯坦布尔卫戍司令的赛默尔帕夏只能将有限的人手派出去优先灭火。
然而现在灭火也存在问题,由于城市内混乱不堪,那些原本由志愿者组成的消防队此时根本就聚集不起来。
毕竟这并不是单纯的火灾,而是一场战争,更绝的是还有人在袭击消防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