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宵分”号划出一条圆润的弧线避开鱼雷航迹,而在航行方向的前方,无数的照明弹飞射上天空,来自第四巡洋舰分队的四艘城级轻巡终于抵达战场。
“距离!敌人轻巡,初步判定为四艘城级,航速25节!”
“向将军阁下报告,我们已经遭遇了敌人的巡洋舰!”
“另外,让‘警惕’号马上撤回来!我们去和这些城级过过招。”
见到共和国海军巡洋舰的身影,伊凡上校战意大盛,三艘“斯维特兰娜”级轻巡收到命令后均放弃了对“宵分”的追击,陆续转向,呈雁行阵全速前进,意图冲散“伯明翰”们排好的线列进入混战,最大化发扬两舷火力。
然而靠的越近,伊凡上校看的就越清晰、心里的感觉也越怪,伯明翰级的舷侧火力不是5单装炮么?这三座双联装炮塔、前一后二六门152毫米炮是什么鬼东西?!
“距离9000,敌人开火!”
......
三轮交火之后,伊凡上校就感觉到明显的不对劲,对手的火力投射量比己方要强出一线,防护上未必逊色多少,作战效能与此前遇见的防护巡洋舰不同,7000吨的“斯维特兰娜”在敌人面前所占的优势好像只有抗沉性这一条了。
双方的距离已经拉近到8000米,敌人的炮火亦愈发精准,只要冲散敌人阵型就能够发扬火力,可对手真的会让高加索巡洋舰接近到那个距离吗?
“这些家伙不对劲!我们走,让‘留里克’赶过来!”
从9000米坚持冲到5000米,伊凡上校最终还是选择转向脱离,位于雁行阵右侧、前部甲板燃着火焰的“赫尔佐格”号率先调转舰身,与“伯明翰”们错身而过,其余二舰亦如法炮制,此前追击的高加索驱逐舰也在这时向伯明翰编队发射了一轮鱼雷,逼迫共和国海军转向规避。
等着一系列的转向机动完成,战场上的形势一下子颠倒过来......现在是第四巡洋舰分队的四条伯明翰追着高加索舰队跑。
但伊凡上校并不慌张,反而表现的比之前更加镇定。
原因很简单,虽然诞生于蓝星一战的伯明翰们152毫米炮射程、毁伤与穿甲性能全面优于高加索130炮,而炮塔化之后的火力持续性也明显比甲板炮座更好,但面对能够达到29.5节高速的高加索轻巡,敌人要是想走,她们还真没什么好办法。
这也是一种取舍,一代城级轻巡曾作为共和国海军中的主力巡洋舰,数量庞大,与海军上将级这种宝贵的主力舰不一样,如果全部大刀阔斧地改装动力系统、将原设计25.5节的城级提升至30节以上,那么锅炉、轮机和其他舱室的布置全部都要换一遭,并不划算。
权衡之后,改造的重点最后还是放在了火力上。
炮塔化后的伯明翰级因为增重而降低了半节航速,但打击火力进一步增强,这个航速也依然能够与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相互配合,倘若今后东海级轻巡大规模服役,这些功勋卓着的城级也还为运输或登陆船团提供护航、发挥余热。
至于更高速的敌舰,那自然会有其他战舰负责处理,毕竟术业有专攻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