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魔道变强大很容易,但是扭转魔道的思维状态就很难了,需要立下种种规矩,来束缚住魔道,形成一种新的秩序,获得大量的潜力。
魔道如果真的做到了,他们本身就是天地正统的形式了!
作为一个魔道弟子,胡盛会主动遏制魔道的发展趋势,直到他改造完毕。
这是对亿万众生负责,众生无错,不该承受魔道带来的灾难,至于佛门和道门,胡盛才不会管它们的死活。
道统之争,是生死大仇。
行走在大季,胡盛也在江湖上得到许多消息。
第一个消息,是太子与萧蓉的婚礼。
胡盛在国公府当差的时候,还没有见过这位二小姐,一转眼,二小姐已经要出嫁了。
第二个消息,儒门即将诞生第二位天地通玄的强者,是当朝太师李狂歌。
五十年前的大季状元郎,借助朝廷的势力资源,力量踏入天地通玄境。
这让季国在高端战力上有些增强,外交上会得到更大的好处。
季国作为庆国和齐国都想要拉拢的对象,增加了一位天地通玄境,意味着他们的砝码更加大了,战略地位也更加重要。
同时也会迎来两大国新一轮的打压。
庆国,齐国的天地通玄境不属于朝廷,皇帝调动不了。
可是季国可以,季国与儒门紧紧的绑在一起,在胡盛看来,季国的潜力比两个超级大国强一些。
不算江湖势力,在军队里的强者上,季国不比两个大国少!
要是胡盛未来带着魔道灭了佛门道门,就是儒门最好的崛起机会。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可能性,引起了季国气运的反弹,即将诞生一个天地通玄。
之前的季国,只有一个大儒,也就是季国国师,圣人书院的院长孔半儒是天地通玄境的强者。
一个天地通玄境战力,白帝城才建城,而大季可是在两大国的压力下,维持了一个国家的形式数百年!
其中难度,可想而知。
儒门和朝廷配合的好,创立十二国公府,先一步将武林镇压了,有序的管理起来,没有拖后腿。
又舍得军费,东面临海,挖掘海洋资源,养活了大量军民,对两大国合纵连横,维持着自己棋子的政治地位。
在两大国面前左右横跳,一直苟活到了现在。
庆国划分府制,齐国划分郡制。
一个府郡的地盘大概有地球的三五个省份那么大。
如此广阔的疆域,人口基数大是肯定的。
大季实行的是城制!
大城,下辖小城,小城下辖镇县,然后是村,屯,町等等小单位。
而大城围绕的核心是国公府,以国公府为核心,四面辐射出去,镇压当地武林,拱卫着皇族的地位。
每个城的城主都由朝廷任命,直属于中央,后代没有继承权。
官僚制度取代了贵族制度。
大季的这种制度,虽然避免不了官僚腐败,但是比齐国和庆国的官场制度要好许多。
齐国是贵族政治,许多郡的官员,都是贵族籍,比平民高一等。
庆国是官僚政治加世家政治,依靠模仿大季的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这个制度的弊端就是有太多的世家人才进了国家的管理层,形成了严重的垄断。
豪门和寒门对立冲突,寒门无论是读书还是习武,都很难有出路。
除非参军,军队里绝对是一个好的发展方向。
庆国崇拜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的自然文明,再加上地理位置极好,没有什么大的自然灾害,百姓受道门影响大,比较道系,与世无争,习惯了当被统治的一方。
虽然税赋高,但是还在承受范围之内。
有个极大的缺陷就是,寒门在被钝刀子割肉,政治权力被世家把控,没有正常的晋升渠道。
齐国的百姓就苦的多了,他们没有庆国土地的肥沃,却面临着大批佛门寺庙和齐国贵族的压榨,生活比庆国百姓苦的多。
时代就是这样,人口太多,生产力不够,社会制度不够好,管理层腐败,百姓生活怎么可能好。
一切生活条件比百姓高出无数倍的人,他们所在的宗门,世家,从某种程度上说,都是国家的吸血虫,吸食国家的骨髓,来满足自己的私欲。
除了覆灭世家宗门,胡盛还得解决生产力的因素。
社会的发展,进步,这个标准取决于生产力的进步。
一切都是为了生产力!
制度只是为了能更好的分配生产力,增加生产力,让一个文明变的更强大,早点冲出星球。
剥削是无法消除的,起码现阶段消灭不了,胡盛能做的,就是让魔道形成一个新制度,取代旧制度。
减少剥削,制裁旧时代的贵族,官僚,武者,再造日月新天。
他吸取了佛门,道门的许多世界观,意识形态,现在来大季,一方面是为了学习大季的意识形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自己的武道更进一步。
道门的功法,偏向于精神。
儒门的功法,偏向于真气。
佛门的功法,偏向于肉身。
胡盛特意来大季,见识见识儒门的浩然正气。
有拳法,“平天下”,“定江山”,“鼎社稷”,都是儒门秘传的天子武学。
胡盛早就想见识一下,可惜之前一直没这个机会。
游玩到一个小城,胡盛隐去全部的功力,显现一个凡人书生的样子。
他一开始练武时,想当一个一袭白衣,长枪在手,一点寒芒先到,随后枪出如龙的人。
然后就练成了一个莽金刚,唯肌肉至上!
时过境迁,他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初练武的小伙子。
丢了几文钱,买了几个香蕉竹,扒开竹子,将米饭吃的一个不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