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舅父正任江宁府知府,还有我那未来舅子正任江宁府法曹参军,定然是能把案底消了的。”
对于这些官名,在郭熙河母子二人听来,实在是太了不得了。可要知道,那郭保长就管着七里八村的都那般神气不得,更何况是这知府官人,参军官人。
而对于郭九月,这些名字则没有清晰的概念,只觉得很厉害。
然后又让郭熙河和郭九月坐下,继续说道:“下山之后,你们就跟我去巴陵吧。”去巴陵,听到这儿,茵娘的心思活跃了一下。
没错,去巴陵,或者说把郭熙河带去岳阳,才是沈林甫的真实想法。
这小子可是才十六岁,就在这深山老林里追着大虫跑了一年。自己想要在这乱世谋取立身之地,像这种朋友是一定要团结在自己身边的。
说到这儿,可能是觉得条件还不够丰厚,又说,“我想着等成亲过后,就某个一官半职,到时候熙河兄弟如果愿意帮忙的话,也可以落个吏佐,讨个媳妇还不随随便便。”
这时候心思活跃的变成了郭母,见到儿子还可以当官,便又要拉着郭熙河给沈林甫跪下。沈林甫赶紧阻止住。
考虑到郭熙河一家子与此地的四户人家感情甚笃,沈林甫想着要不也将他们一并带走,如此一来,即可多几个助手,也能让郭家心里少些落寞。
如此想好之后,沈林甫便对郭熙河说道:“熙河兄弟,你且去问一下,此处另外几户人家可愿同去巴陵。如果他们他们愿意,我可以给他们置办田产以供耕种。”
“哪里有不愿意之理,郎君可不知道,但有活得下去的间隙,谁愿意拖家带口钻进这深山啊!别说易受猛兽侵袭,就是平时想吃盐也得松着来。”
“既然如此,到这里来,我跟他们说一些,若有愿意的,沈某人绝不食言,必以家人待之。”
此处家人就是家仆的意思,宋代家仆的徭役与税负都是由主家承担。
这些人就是承受不了徭役与税负,而且还没有田地耕种,所以才被迫逃离故土,进了这深山老林,与虫鸟走兽为伴。
等到郭熙河把沈林甫的意思传达出去,外面沈府的下人都只见猎户们往郭熙河家里聚。
“想来我的意思熙河都与各位明了了,我与妹妹携带下人游览这栖霞山,路遇大虫,险些丧命,幸亏熙河兄弟搭救。”说这段话是为了给后面做铺垫,顿了顿继续说道:
“到了这里方才明白山中居住之凶险,沈某实在是于心不忍,所以想着若有愿意跟我去岳阳的,农忙时节可以帮忙耕作,闲时也可以帮忙府里的铺子打个下手。如果不愿意进沈府的,我可以给每户人家划出二十亩水田租种。”
当然,事情还是不要太突兀了,不然施恩太大,搞得莫名其妙的。
所以你们愿意下山的,作为熙河兄弟的朋友,我可以租二十亩水田给你们种,如果你们愿意进沈府为仆,那赋税和徭役都可以给你们顶着。
在这里要特别要交代一下,不然大家搞不清楚在大户人家为仆的好处。首先宋朝对于家仆的规定,在宋代奴仆贱籍制度土崩瓦解,除了皇族有之外,任何人都是采用锲约制的,也就是雇佣关系,这是自由上。
而在收入上,家仆是不用纳税的。社会责任上,家仆不用服徭役。社会地位上,家仆的子女也可以参加科举。
这也是为什么宋朝作为唯一不抑制打压土地兼并的王朝,土地兼并情况反而最好。
因为土地越多,压力就越大,地主家庭不但要缴纳大量的税负,还有各种公派,也就是公家的差使分派给大户人家完成。
所以很多大户人家子女长成后就立即分家,这样既减少了税负,也减小了接到差使的概率。这也是为什么宋朝跟唐朝明朝有别,没有形成宗族势力。
这已经算不错的了,在明朝,因为公派差使,被弄得家破人亡的家庭比比皆是。
“郎君真是大善人,”众人纷纷说道,“郎君真是菩萨转世啊!”
倒是茵娘被搞得云里雾里,感觉二兄变得好陌生,不过知道郭熙河要和他们回岳阳,她却是想不到别的了。
“既然如此,你们且快去收拾,我们尽量天黑前赶到栖霞寺,不然夜间赶路,实在危险。”
通过郭熙河,沈林甫了解到,除了郭熙河与母亲、妹妹一家三口人外,还有刘李杨吴四家。
刘家娘子就是刚刚在溪流边洗鹿肉那位,她男人叫刘识,家中行二,大家都叫刘二哥。有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在一起过活。
李家有李延朗、李延亮兄弟俩人,分别二十岁上下,外加个老母亲,还有李延朗的媳妇周氏,没有其他人了。
杨家就一个五十岁的杨老刀,他是此间唯一的猎户,真正的生于斯长于斯的老猎户。
他本来不想走的,但是沈林甫告诉他,到了岳阳后一定帮他讨个媳妇,承袭宗事。他才答应的。还说走的时候要一把火把茅草屋都烧了,沈林甫又告诉他,如果引起山火,有伤天和。
留下茅草屋将来想家了也可以回来看看,他这才作罢。
吴家则比较大,父母都在,吴甬一个人既要养父母,又要养媳妇和四个孩子,对于这个四十出头的汉子确实很不容易。所以当郭熙河过去的时候,他都有些感觉郭熙河在诓骗他。
约莫半个时辰,纵然千不舍万不舍,五户人家还是拎着大包小包跟着沈林甫等人下了山。
“六少爷,行如此大的恩德,却是为何?”沈致庸有些不解,沈林甫当然不会告诉他是为了施恩于郭熙河。
“庸伯,我本来想留下些钱财给熙河兄弟,但是在里面和他们聊了一些,才知道居深山,大不易,遂决定把他们都带去巴陵。”
既然六少爷你是因为报恩,那想来老太爷和三老爷都不会说什么吧,沈致庸在心里想着。
沿着来时的山路,因为不用考虑到隐藏行迹,所以沈林甫让两个家丁,在前面用朴刀劈丛开路。
郭熙河则提着那杆由如神兵的钩镰枪与猎户们负责警戒,这在茵娘看来,真是好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