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6章 蜀皇帝

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元末天下大乱,豪杰纷纷聚众起事,湖北红巾军领袖徐寿辉也在蕲水起兵,并派军四处攻略。明玉珍为保卫家乡,便集结乡兵千余人屯驻在青山,结栅以自固。至正十三年(1353年)冬,徐寿辉僭号称帝,建立天完政权,随后便以屠城相要挟,派人招降明玉珍。为避免家乡遭到摧毁,明玉珍被迫归顺徐寿辉,在权臣倪文俊手下效力。

明玉珍虽然是农家子弟,但在军事方面却是无师自通,每次率军作战时,都能克敌制胜,因此备受倪文俊的欣赏。至正十七年(1357年),因为湖北等地连年遭受洪涝灾害、军粮不济,所以明玉珍便奉倪文俊之命朔长江而上,到三峡一带筹集粮草,并因功晋升为统兵都元帅。在此期间,明玉珍曾被元将哈麻秃射瞎右眼,由此得了个“明眼子”的绰号。

明玉珍完成筹粮任务后,本打算率军回返沔阳,但就在此时,重庆义兵元帅杨汉的部众五千人前来投奔(杨汉此时已被四川行省右丞完者都杀害),并以重庆防备空虚、蜀中内耗不已为由,建议明玉珍顺流而上攻取重庆、进图四川。明玉珍踌躇再三,最终在部将戴寿的鼓励下,同意向川、渝进军。

果不其然,明玉珍率军入渝后连战连捷,很快便攻占重庆,并生擒昔日仇敌哈麻。攻取重庆后,明玉珍继续率军西进,在接连击败青巾军首领李喜喜、四川行省右丞完者都、平章朗革歹、参政赵资等人后,顺利地攻取整个四川。此后,明玉珍派部将攻略贵州、云南等地,而自己则率主力回返重庆。

明玉珍之所以急着回重庆,无非是因为天完政权内部发生大变动。原来,就在明玉珍攻占重庆后不久,倪文俊图谋弑杀徐寿辉称帝未果,遂仓皇逃奔黄州依靠部将陈友谅,结果却被后者所害。陈友谅杀死倪文俊后,吞并他的部众并威逼徐寿辉将军政大权交给他掌管。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友谅弑杀徐寿辉,并自立为汉帝,史称陈汉。

明玉珍、陈友谅虽然同在倪文俊手下效力,但由于性格迥异,相互间的关系很差,几乎到了水火不容的程度。所以,当陈友谅弑君自立的消息传到蜀中后,明玉珍因耻于向他称臣,遂在境内自称陇蜀王,并派重兵驻守三峡一带,以防止陈友谅派兵入侵。两年后(1362年),明玉珍在大谋士刘桢等人的推戴下,在重庆自立为帝,国号大夏,史称明夏。

为了巩固新生的帝国,明玉珍将境内划分为八道,并派廉洁能干的官员治理,并广设学校、开科取士,最大限度的吸收蜀中精英为其效力。与此同时,明玉珍还在刘桢的建议下,采取安集流民、宽徭薄赋的政策,由此使得蜀中日趋繁荣稳定,政权深得民心。随着明夏帝国的稳固和发展,其对朱元章集团逐渐构成威胁,好在双方并未直接接壤,所以短时间内并没有兵戎相见。

然而,就在明夏帝国逐渐走向稳定、繁荣之际,死神却将魔爪伸向明玉珍。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二月,在位仅4年的明玉珍驾崩,终年才38岁,帝位由年仅10岁的长子明升继承。由于明升年纪太小,根本无法治国理政,所以朝政便由其母彭太后执掌。然而,由于彭太后生性仁柔,难以驾驭权臣万胜、张文炳、吴友仁等人,遂导致皇权旁落、党争激烈,而明夏的国力也由此一落千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