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虏军的进攻势头凶猛,但这还不是士卒们放弃的最大原因,真正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是汉城百姓的反应。
..........
破虏军进攻汉城,朝鲜官军保卫汉城,按理来说真正保卫汉城百姓安全的是朝鲜官军,但事实上在作战的过程中,朝鲜官军们逐渐意识到一个令他们难以接受的事实,那就是民心所向并不在官军,而在于正在进攻汉城的破虏军。
还没有从饥荒中走出来的朝鲜半岛,很快又因为福善君等人的起事以及王廷的强力镇压,而陷入战乱之中,已经被饥荒逼迫到生命边缘的百姓们又面临来自战争的双重压迫,许多人逐渐走向生存的困局。
而与朝鲜半岛上水深火热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破虏军治下济州岛上的安定局面,再加上李逸澜专门投入资金用于宣传,这种反差就被渲染得更加强烈了。
两百多年来形成的崇明思潮,已经深深植根于朝鲜百姓的心中。
因此即使这一连串的战事实际上与破虏军举义有着直接关系,而且后来破虏军也介入了王廷与福善君势力之间中的战争中,让战火进一步在朝鲜半岛的大地上燃烧,百姓们也没有因此而责怪破虏军,反而有不少人希望破虏军能够一鼓作气,彻底将现在的乱局终结。
因此,在汉城保卫战中,朝鲜官军非但没有得到汉城百姓的帮助,反而是遇到了民众的干扰。
趁着官军都在前线与破虏军僵持,城中防守空虚的机会,一些汉城百姓便借机闯入不少官府衙门打砸抢烧,一方面是为了支援破虏军,另一方面也是借机搜刮财物。
但此时最为抢手的,已经不再是绸缎等名贵物品,而是实实在在的粮食,要不是粮库周围还留有相当数量的官军把手,民众们的首要目标一定会是汉城的粮库。
等到战斗转入巷战阶段后,胳膊肘往外拐的汉城百姓更是令朝鲜官军防不胜防,原本意料之中的主场作战,实际上却变为了客场的缠斗。
..............
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此时留在大殿上的士卒们已经完全放弃了继续战斗的念头,因此当禁军统领白昊宪意图组织人马再战的时候,应者寥寥。
白昊宪沉默着,思考着目前的形势以及自己的选择,喊杀声正在逐渐逼近,这意味着破虏军距离王宫越来越近了,留给白昊宪犹豫的时间将会越来越少。
“白将军!”白昊宪尚在犹豫之间,大殿内的士卒们突然齐齐半跪在地上行礼,“弟兄们的生死就在白将军你的决断中了。”
白昊宪望向了大殿深处,屏风后面隐隐约约还能看到一个坐着的人影。
国王李棩无疑已经将大殿中发生的事情都听到了,但是他依然没有作声。
白昊宪仰天长叹,挥挥手,低声吩咐道:“护送大王,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