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合作太好了,您干得太出色了,我们一定发财的”
金曼玉的二大伯科长在背地里,也挣得盆满钵满,信心大增,也投了资要和胡明一他们,大干一场。以后,俄国老人每次乔装打扮成商人,和电讯局的金科长见面购货。
地下党组识的人假冒无线电爱好者和小商贩,混于众多顾客中像蚂蚁搬家一样,把零星无线电器材从俄国老人的书店,或一些无线电爱好者手中购来。
他们再会集分类再通过秘密渠道,发往各地地下党,辗转到红军和苏区。
这样,胡明一和地下党组织,把这个二手无线电器材的商店,隐蔽得的十分秘密。就连俄国老人和二大伯金科长,及胡明一的女友金曼玉,谁也没发现这个天大的秘密。
那时,俄国老人的书店开张的第一天,金曼玉早早起床,梳洗完毕,吃了早点就到俄国老人的书店去看一看。
这个书店离她家很近,座落在一条称为“俄国城”的街道上,这里住的几乎都是俄国居民
在这几条街和胡同里,蓝眼晴,白皮肤的俄国男女青年,老年幼儿到处可见。每天,这些人们来往不断,互相打着招呼有的聚在一起聊天。
俄国女人们缝衣服织毛衣,孩子的在胡同街里玩耍。老人们晒太阳。金曼玉每次来到这里就像到了俄国的某个城市,因此让津城的市民,叫这里是俄国城。
俄国人很团结心齐,街面上的治安由自己的人管理。有俄国人的巡警和督察长。
这里的俄国人是因为国内战乱,而从海参崴和旅顺,或新疆逃来天津的。他们都是难民身份,没有英,美那些洋人的优越感,和华人居民相处很好。
可是,这些俄国侨民都有一定的经济条件,许多人都是白俄的贵族和富人。
这些俄国侨民对金曼玉这样会说些俄语的华人姑娘,更是热情。只要她进了这个地界,许多俄国男女年青人和老人像对客人一样亲切。不管熟细的还是没见过面的,都和她热情地打招呼,聊天。
有好客的俄国姑娘还邀请她参加她们的舞会,和钢琴演奏会,教她跳舞。因金曼玉思想上传统和太钻研业务,都推辞了。
由于她和书店的俄国老人,有共同爱好和语言,每次见面都聊个没完,他们又一起搞无线电实验,这也消除了老人的寂寞。
俄国老人像对侍自己的儿女一样,对待金曼玉。以前老人的几个儿女平常都忙于店铺的事,也没有太多时间和老人聊天说话,看到父母很寂寞也是内心愧疚。
可发现,老人认识了无线电爱好者的金曼玉后,欢乐愉快起来,拿起电工的老本行又是绕线圈,又是焊接无线电原件,组装收音机,小发报机。
他的子女们看到这些心中也是高兴,经常送给金曼玉一些面包,咖啡,冰淇淋等,请她到各家中作客,俄国邻居把她称为是老人的华人女儿。
这次,俄国老人和这位华人女儿做起买卖,能不上心吗?他买了柜台,又把书店后一个小院和一个屋子收拾好,做为拆卸报废通讯整机的地方和物资的仓库。
金曼玉一每次进书店就看见,俄国老人仔细地拿着胡明一给他的二手通讯器材,元件表,进行核对后并把它们摆上柜台。
屋子的后面中间是几个柜台,后墙有货架,已摆上了二手的器材元件。书店里一切被老人安排的妥妥当当。老人的一个年青些的儿子也来帮忙。
可是俄国老人和金曼玉都没想到俄国城里的这个书店,和他们两个无线电爱好者,为地下党和革命事业打开了一条秘密的无线电波的通路。
这两天,金曼王上班到了电讯局大楼,竟看到平常悠闲的电讯局职员们也十分忙碌。
她好奇走进人多繁忙的大楼后院,只见原先是电讯局教学室的门前,挂上了一个光明通讯社的牌子,并在门窗上贴上学员报名处的字样。
她刚走上前准备仔细看看这个窗子上的标示,迎面走来的通讯处蔡处长招呼着:
“小金,我正要找你呢,你随我到办公室去一趟,有重要事情”
金曼玉随着蔡处长快步,走进了三楼的处长办公室:
宽大的房间来了许多人,他们围坐在长长的会议桌两旁,有通讯处,电报总台,教学室,材料科的负责人。
但是,在公议桌中间位置,一位四十多岁,两眼目光敏锐的中年男子她很陌生。那个男人扫视了她两眼。
蔡处长让金曼玉在一个空位子坐下,又来到了那个陌生中年人身旁,低语了几句便开始宣布开会:
“到会的各位,中央组织部门的程科长,要在局里成立一个无线电通讯电台培训班,招收各界的优秀人材经过培训到重要机关效力。
我要抽调处里最好的业务骨干做培训教师,现在宣布以下人员担任教师,通讯处研究室的金曼玉”
蔡处长话音未落,总电台王台长突然打断他发了言:
“处长,这金曼玉不光在研究室,她还是总台的首席报务员,有些电台重要的电文可都是她译码的。
您把他调到这培训班,当了教师。我们总台怎么办?误了事谁负责”
王台长的问话让蔡处长迟疑一会,那个陌生人程科长说话了:
“王台长,你们总台这么多报务员,就没有能代替她的?”
王台长回答:
“程科长,金曼玉她也知道,她俄英文字母混编的密码没人会驿的。要不让蔡处长报局里把那些要文的电报密码,改回莫尔斯的纯英文电码,可那保密性就差了”
那个程科长又看了看金曼玉,惊奇地问:
“金曼玉你真是一个人材,用俄文英又混编了一个电报密电码,我还没见过。散了会我一定要欣赏一下,你就当我们培训班的教师了,就这样定了你不管局里的事”
这位从南京中央来的程科长,是开会的和电讯局的所有官员,惹不起的人物。
他的拍板让金曼玉成了通讯电台培训班的首任教师。可她哪知道,她教的学员大多数和胡明一相同,都是地下党派来的。
以后,这些学员也成了一名名各红军部队,各苏区和地下党的通讯电台的骨干。
他们伴随着各地红军,苏区和地下党得到了那些急需的无线电通讯器材,纷纷建立了自己的电台,发出了“永不消失的电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