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章 李香玉的私情

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女佣人王玉琴阴错阳差的把二姨太守活寡的事情,透露给了赵友军。她对赵友军也有了恋意。

可是她又一想自己比他大五,六岁。现在,娘家人又看不起她,她一旦冲动闹出绯闻甚至有了身孕,她更没脸见父母了是永远也回不了娘家了。

在如此大的代价下,女佣人王玉琴放弃了非分之想,以姐弟的身份从精神上的得到了满足。

赵友军也只是纯粹用男人的优势勾引王玉琴,更是没有占有她的目地,只是做为拉扰她成为线人。

他不缺女人,要是贪得无厌连比大五六岁,以姐弟之称的女人都不放过。如果让他的主人赵大公子知道了,坏了赵老板的大事恐怕他的脑袋也给搬家。

可他对二姨太起了歹心,当他第一次到黎元明家回访女佣人的情况时,见到她仅二十五岁的李香玉,就被这个江南美女吸引了:

她那白暂如乳脂般亮透的皮肤,明亮的单凤眼,白里透红的瓜子脸,那娇小圆润和凹凸的曲线身材,都让赵友军垂涎三尺。

而她又与一般美女不同的文雅风度,更像是他心中理想的情人。

如果,他把二姨太搞到手可是一举两得,即怀抱美人归又了掌握住黎元明的命脉。

怎么接近二姨太呢,他绞尽脑汁还是从女佣人那里得到突破口,从女佣人那得知,二姨太经常到省立第一图书馆去看书,觉得这是一个最好的时机。

民国时期,河北省立第一图书馆是天津图书馆的前身,座落在河北区的中山公园。离意租界并不远,从但丁街坐人力黄包车十几多分钟就到了图书馆。

那是一座法国式三层楼房,有欧洲文艺复兴的风格,红色圆顶拱形窗门,汉白玉顶柱和白色石墙与橡木棕色的雕刻花栏屋檐,都显示出豪华西洋风姿。

第一层是阅读室,宽大明亮,一排排书架和一张张书桌给这里添加了文雅气氛。

在每个书桌旁,一些读者静静坐在那里翻阅着书藉,聚精会神。不管是学者教师,学生文人和各阶层的人土们,都溢出书香门弟的浓厚风气。

难怪,孤独寡欲的二姨太到这里消磨青春的时光,这样漂亮芳龄的美女缺少了异性的爱抚欣赏,就像一盆盛开的鲜花没了水和养分,那也会失色凋零的。

赵友军跟踪二姨太来到图书馆,到外文书架上拿了一本熟细的英语教材,这也是他在那个洋人司机学校里学习过的一本书。

他坐在僻辟人少地方的一个书桌上,瞟眼看到不远处的二姨太一双温柔,吸引人的目光向他投来。

两道目光相遇,赵友军向二姨太点了点头表示敬意,没有出声。

因为这个书香气的地方不容大声喧哗,打招呼和谈话。谁不愿招来在坐的几十位读者,理怨和责怪的目光。

二姨太惊奇地看着赵友军慢慢起身,又到书台换了一本书来到他对面的椅子坐下,小声问道:

“就要是没认错人你是赵先生吧,您去过我家吧”

赵友军微微一笑也低声回答:

“我是赵友军在工部局劳务处工作,介绍王玉琴到贵宅作女佣人的,我去过您处回访也见过您,今天休班到这里看书”

二姨太也微笑,看了看赵友军手中英文的书,问道:

“赵先生,也会英语”

他随口回复:

“噢,我上过一年英国人办的学校,懂些平常的英文用语,我在工部局劳务处工作,往常与外国人打交道用得着。

我业余时间就到这看看英文书,是加强语言交往能力,黎太太也会英语吧”

二姨太谦虚地说着:

“我在南京上学时也学英语和日语,我偏重于日语,现在英语都快忘的差不多了,我还给向您学习”

赵友军故意又问:

“哎,黎太太不客气互相学习吧,您经常来吗”

二姨太很爽快:

“赵先生,现在我丈夫黎元明的买卖我也上不忙,就经常来了,您呢”

赵友军把对话引向正题:

“噢,我礼拜日休息时,上午九点钟来这里看书到快中午,回家做饭”

二姨太太被这位装作文静,有文化修养又身高强壮,眉粗眼亮的男子汉吸引了,没了忌讳:

“赵先生自己做饭,太太也上班,不做中午饭”

赵友军装作不好意思了:

“哎,我太太因病去世一年多了,这只好自己做饭了”

二姨太有些同情了:

“对不起,我失言了提起您伤心的事。今天,您不用中午做饭了我请客,就算向您学英语的报酬吧”

赵友军见二姨太对他有了好感,顺水推舟:

“李太太您太客气了,互相学习,今天我请您吧如下个礼拜日再到这里,我们学到中午您在请我,以后就这样”

他们两人小声交谈,远处的读书的人们,根本听不到他们说什么也没引起人的注意。

当来了一个穿中山服,戴黑圆架眼镜的中年男子坐在了他们旁边的书桌时,他们才停止了说话静静看起书来,

过了一个小时己近中午,赵友军和二姨太分别还了书,两人一前一后走出图书馆大楼,来到院子里。

他们停在一个开满鲜花的圆花坛旁,用简单地英语交谈了一会,赵友军己觉得二姨太的英语确时不如他流利。他平常在工部局与意大利上司和外国客人交谈,有了提高语言能力的机会。

而二姨太对面前这位身材愧悟,五官端正,有才学的男人更是心中春情激扬,这就是一个难遇的梦中男人吗。

她与赵友军谈笑风声完全没有了女人的羞滋,像见到了一位久年不见的好朋友。

赵友军回忆起她们在图书馆相遇,用他一句话讲那就是一见钟情,一点不为过。

他也被二姨太美丽动人,新女性大方开朗的性格感染了,心底那种冷酷血性被淡化了,甚至怕自已被这个女人俘虏了。

从那开始,赵友军与二姨太越走越近,在一个月里每礼拜天上午,图书馆成了他们秘密约会的地点。

然而在一个礼拜日,赵友军和往常一样到了图书馆,从书架拿了一本书刚坐在二姨太常呆的书桌边,一位穿着西服的中年男人来到了他身旁。

赵友军抬头一看,这个人就是他和二姨太第一次在相遇时,坐在他们不远的那个中年男人。

中年男人向他打着招呼

“您是,赵先生吧”

他仔细打量了那个莫生的中年人,这个人身高一米七左右身穿是一身深蓝色中山服,脸色白晢,戴着一付圆架玻璃眼镜,说话稳重像是一位学者:

“您是哪一位”

那中年严肃地低声说道:

“,我是哪一位并不重要,赵大公子让你现在到赵公馆去一趟,走吧,外面有车接你”

赵友军一听背后一阵发凉,起身警惕地环视着四周:

果然,在图书馆门口有一辆崭新的福特黑色轿车,这辆车就是赵大公子的座架。

他完全明白了:他在这个秘密行动中,第一次和二姨太相见就被人跟踪了或发现了,而且也是他主子赵大公子的人。

他仔细端详这个男人觉得在那个帮派里,从来没见过这个中年人,这才意识到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虽然给主子忠心办事,但主子还是对他不太放心。

不经赵大公子的批准,自己任何私自行动都是被控制的,也是危险的。这位赵大公子的内线人无处不在,他这次是犯了大错到了赵公馆,挨骂受罚是免不了。

赵友军想到这里,垂头丧气的随这个中年人出了图书馆,坐进了那辆黑色福特轿车。

车上那位和他熟细的司机,不怀好意地转身看了看他,启动了轿车一踩油门,驶出了图书馆大院。

赵友军透过车窗看见,二姨太兴高彩烈地走在离图书馆不远的街道上,而那中年人一言不发也回头看了看二姨太。

当轿车来到劝业场门前附近,他示意司机停车下了车走进劝业场。

劝业场是津门民国时期最着名的大商场,是那时津城商业繁华标志性建筑。

商场座落于法国租界,位于现代的和平路和滨江道交口处。营业面积二万多平米,一九二六年筹建,由法藉阿布雷工程师设计,另一名上海工程师帮助下斥资百多万大洋筹建。

筹建人高星桥也是江苏南京人,与但丁路的黎元明是老乡。但他经营的是正经买卖。

他曾是在煤矿干司磅员,后来,被矿山主管德国人汉纳根所赏识,成了驻津销售处的经理连任十年,有了大积蓄,买了不少房产办了很多商店。

一九二零年,他办了起了天津商场,而后在法租界买了一块地又筹建劝业场,由落户津门的清朝庆亲王载振为二股东,载振给商场起名《劝业场》。

由当时着名书法家华世奎书写了劝业场的牌扁,那劝业场几个大字,苍劲有力,一气呵成。北京的着名和平门的提字也出于华先生的墨笔。

一九二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这座主体五层,转角楼七层,并有高耸圆形塔身和穹顶式塔楼的劝业场开业了,轰动了整个津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