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赵支前眼里,儿子就是个贪玩儿的孩子。
可一夜之间,他发现儿子一下子就长成大人,可以代替他挺起门户了。
他甚至感到儿子有些陌生。
他和所有做父亲的一样,都希望和高兴儿子超越他们。
既然儿子有了本事,他觉得还是听儿子的。
实际上,赵支前在药铺干过,买卖头脑还是有的。
现在是蘑菇旺季,前来卖蘑菇的人越来越多,今天,他就比往天多收了不少蘑菇,这样下去,多出来的蘑菇怎么办?收,还是不收?
这也是个难题。
“志鹏,卖蘑菇的越来越多,你送不过来咋办?”
这个问题,赵志鹏早就想过了。
县城7万多人口,蘑菇的需求量很大,他运过去多少,都能消化掉。
可是,他只有自行车,没有其他运输工具。
他想过租生产队的大车,可是,刘建国是不会租给他的。
县城里的人,有人买蘑菇不是要现吃,而是要晒干蘑菇。
老杨也说,他要晒一部分干蘑菇留着冬天卖。
到时候,一斤干蘑菇能卖五六块钱。
晒榛蘑,就是用线把蘑菇穿成串。
如果不用针线穿,用线拴蘑菇柄也可以。
反正就是想办法把蘑菇穿起来,然后挂起来晒干。
每年,他们家都要晒几串,留着冬天吃。
干榛蘑用温水泡开,洗净,炖小鸡非常好吃,炒白菜片也很好吃,做饺子馅也可以。
“爹,卖不了的,我们可以晒起来,留着卖干蘑菇。如果来卖蘑菇的这些人,能穿成串卖给我们,一斤可以给他们加三分钱!”
赵支前听了,“这个办法很好,你可以写到纸壳上去!”
“好!”赵志鹏说,“爹,我们要准备针线,方便卖蘑菇的人,在我们家穿成串卖给我们。”
赵支前非常赞同儿子的想法,“对,这个办法不错!”
于是,赵志鹏骑着自行车送货,赵支前在家大量收购蘑菇,周转资金不够,把高县长给的100块钱也用上了。
他们家的院子里,拉起几条绳子,上面挂满了蘑菇,障子上也挂了很多。
沈淑娴在生产队住工回来,就领着赵月、赵凤、赵岚穿蘑菇。
一家人,都参与进来了。
……
刘建国生了一肚子气,气得肝疼。
这是他从没遇到过的事情。
在一队,还没人敢当面顶撞他的,就这个赵志鹏是第一人。
他一边走,一边嘟嘟囔囔骂。
“小逼崽子,隔籽,翅膀硬了,不服管了,看老子咋治你!”
他直接去了大队,找大队革委会车主任。
车主任闲着没事,正在和治保主任、大队会计、妇女主任几个人打扑克。
“建国,你怎么来了?”车主任先打招呼。
刘建国说:“主任,有个事儿,我得说一说!”
治保主任老薛玩得正在兴头上,怕黄了局,“刘队长,保密不保密,不保密就在这儿说!”
刘建国说:“公家的事,有啥保密的!”
车主任说:“说吧!”
于是,刘建国说道:“老革命儿子刘志鹏,考大学政审没过关——”
老薛打断刘建国的话,“这事儿大家都知道,已经就这样了,我们也没办法,他还想噶哈?”
刘建国说:“他现在可了不得了,比没考大学之前还能嘚瑟!这不,收上蘑菇了!”
车主任说:“现在号召下海经商,他收点儿蘑菇没有啥问题吧!”
刘建国说:“可是,他影响生产队集体劳动,整得不少社员不下地干活,都去采蘑菇了!”
车主任说:
“这小子还是挺有胆量的。前些天我在公社开会,有的大队说号召下海经商,没有一个人敢干,我就说了你们一队的郭笔印,公社白书记还很赞成这小子,说他带了个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