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百姓不知道熊王两位大人谁错谁对?
只知道朝廷大军又败给了建奴,山海关外的土地城池丢个干净,他们这些老百姓只能一路向南,进关内。
在那个动荡不安、战火纷飞的时代,长贵能够带着一家老小从关外的广宁一路逃难到关内,并在京畿地区成功落脚,这无疑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他作为一个木匠,很快就找到了活路。
然而,这段艰难的旅程并非一帆风顺。长贵的父母——安平的爷爷奶奶,最终在途中不幸饿死,而长贵自己也因此落下了病根。
幸运的是,安平当时年纪尚小,对于那些幼年时期的苦难,他的记忆仅仅停留在十岁之前。那时的他,身体瘦弱得如同几根柴火棒,皮包骨头,仿佛风一吹就会倒下。他整天唯唯诺诺,浑身上下除了眼珠子还能转动,几乎没有一点生气。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充满戏剧性。就在安平十岁那年,圣君临朝,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转机。他们一家竟然有幸成为了皇家的佃户,从此生活有了保障。
安平终于能够吃饱喝足,身体也逐渐恢复了健康。他原本被压抑的天性开始释放,展现出了孩童应有的古灵精怪。无论是上房爬树,还是下河摸鱼,他都无一不精,成为了邻里间的小顽童。
令人惊讶的是,尽管年纪尚小,安平却对国仇家恨有着深刻的认识。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老家在关外,曾经遭受过建奴的残暴蹂躏,被烧成一片白地,无数百姓惨遭杀害。这种早熟的认知,使得安平在成长过程中多了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
安平是个非常讲义气的人,每次遇到河北岸那群孩子们挑衅,他总是毫不犹豫地冲在最前面,挥舞着拳头与对方展开激烈的战斗。他毫不畏惧,勇猛无畏,仿佛战场上的勇士一般,每次都是第一个冲出去,毫不退缩。
然而,尽管他身材高大健壮,但每次打架后,他身上总是伤痕累累,青一块紫一块的,衣服也被扯得破破烂烂。回到家后,他自然少不了被大脚狠狠地揍一顿,给他重新补丁摞补丁,缝补衣服。
久而久之,安平就有了一身全是补丁的战袍,在小伙伴中相当拉风。
可是,无论被揍得多惨,江平就是不肯改变自己的行为。他依旧坚持着自己的原则,保护着村里的孩子们,不让他们受到欺负。
渐渐地,村里的其他孩子们都被他的勇敢和义气所打动,纷纷聚集在他身边,视他为带头的。
平日里孩子们玩打仗,都是奉他为大将军,听他发号施令,别说,打起仗来竟是颇有章法,这些时日,河北岸的孩子们已经被打得丢盔弃甲,苟延残喘了。
不仅如此,安平还接受了当地私塾的新式教育,学会了认字和算数。十五岁的他,已经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英俊少年,聪明伶俐,备受人们的喜爱和赞誉。
安平与其他孩子有所不同,他对学习毫无兴趣,一心只想前往距离家乡最近的天津卫海港打工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