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杜构杜荷两兄弟及杜家一些族人来了不少,朝中以房玄龄为首的一些与杜如晦交好的官员也来了。
车队出了长安城没走多远,灞源镇一些居民抬着祭品默默跟上,杜如晦在原齐王庄做账房时就与那些原住民交好,至今那里还有一套杜如晦的院子,所有那些原住民都想去祭拜一下这位宰相。
少陵塬又称杜陵塬,作为西安城南三大塬之一,自古为风水宝地,汉唐时期多贵族墓葬,杜如晦墓选址于此符合唐代高官葬制,后来又成了京兆杜氏的族群墓葬之地。
诗圣杜甫曾在此居住,留下了许多着名的诗篇,自称“少陵野老”。
见到杜如晦的坟墓,王远立即冲了过去,一屁股坐在坟头,伸出颤抖的手,摸着上面的字,心中感慨万千。
身后有人想上前阻止,被房玄龄和杜构拦下。
谁不知道王远和杜如晦的关系,虽说不合礼制,但也不失大体,心中悲伤可以原谅,若有人上前阻止,保不准王远会掏枪。
灞源镇居民在墓前摆上猪羊以及大量祭品,鞭炮噼啪作响,连夜让居民扎的纸人、纸马、纸钱等堆在前面点燃。
所谓的太牢是用牛、羊、豕祭祀,属最高等级,用于祭拜天地、神祗、帝王;少牢便是用羊、豕祭祀,没有牛,属于次一级的祭祀,用于祭拜诸侯、卿大夫等。
这一切王远都无动于衷,也不知道是谁在主持,仿佛和自己无关。
从方兴手上拿起一个竹篮,揭开蒙着的布帛,取出一个玻璃相框摆在墓碑下,上面是王远亲手素描的杜如晦画像,看着栩栩如生。
双从里面拿出酒菜,一一摆上,开口说道:“杜伯父,这是你最爱吃的三鲜馅饺子、红烧肉、烧豆腐、葱油鲤鱼……”
倒上两碗酒,说道:“咱爷俩儿走一个!”
一碗酒洒到地下,一碗一饮而尽。
不知过了多久,王远有些喝多了,房玄龄使了个眼色,杜构两兄弟上前拉着王远。
“贤弟,该回去了!”
王远踉跄起身,伸手指天,大声说道:“大唐少了一块柱石!社稷少了一位名相!简直天妒英才啊!老天,你是不是专门与我作对?看我三年前救他一命,趁我离开又将他收走!”
“轰隆隆!”
忽然,天空聚起一团乌云在杜如晦墓的正上方,云中电蛇飞舞,仿佛在回应着王远的话。
一股威压笼罩在众人心头,众人惊恐地看向天空,冬雷阵阵,何曾见过这等景象?胆小的当场跌坐在地!
王远心头一颤,看来让杜如晦多活了三年已经是违反了天道,只好低头。
咬牙切齿地小声说道:“算你狠!这次我认栽!”
向着杜如晦墓碑拜了拜,说道:“杜伯父,小侄就此回去了,这里离灞源镇不远,小侄以后会经常来看你的!这首诗,你一直想看全诗,小侄这就送给你!”
说完,掏出一张纸,展开后丢进火中,转身向山下走去。
天上的乌云渐渐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