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4章 行路难

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听到李淳风的推断,王远陷入沉思,实际是在体内小镇中查阅资料。

史书上并未记载十月地震,仅有野史上写有,贞观七年十月乙丑,京师地震,寥寥数语,看来事情并不严重。

接着王远要来纸笔,写下数条地震发生后的自救办法,李二与几位大佬过目之后,表示赞同,交给报纸刊登出去,并命人在各坊、市门口张贴。

李二严肃地说道:“此事全因你而起,对天地不敬,反而指天大骂,降下祸患,你说朕该如何罚你?此次征讨倭国的赏赐不想要了?”

王远说道:“陛下,冬天打雷以及地震无非自然现象而已,就算是上天降下的惩罚,有微臣一力承担!杜伯父去世于国于民俱是重大损失,怎能不令人心痛?”

李二说道:“如今地震还未发生,先做好预防,惩罚之事震后再说。”

众人离开后,李二单独留下了李淳风,聊至深夜。

李淳风:地震乃阴阳失衡,阳微阴盛之表现,古往今来多有发生,陛下不必担心。

李二:朕并非担心地震,而是担忧灞国公,寻常之人怎会引起天地异动?

李淳风:微臣也有疑感,天下之人皆有规律可查,唯灞国公微臣看不透,宛如不在无行之中。

李二:难道他是方外之人?

李淳风:陛下放心,灞国公自出世以来,所做所为皆是为国为民,以微臣所推测,他将大唐实力推进了三百余年,假以时日定能推进千年,至少益于大唐,其功绩不亚于往圣。

翌日,大唐周报刊登了朝廷预测长安会发生地震,并写明了如何预防、自救等,在城门口、各坊市门口、周边各县等都贴出告示,并安排专人宣读。

有不良人在暗中引导,民间并未引起多大恐慌,还未发生的事情,谁知道是真是假。

朝堂之上,李二提出赦免去年放的三百九十多名死囚,原因是这些人全部回归,并且所犯罪行都是情有可原。

百官一致赞成,齐呼陛下圣明。

王远却起身说道:“微臣反对!”

李二有些不悦,开口问道:“为何反对?”

“陛下欲赦免死罪,微臣无话可说,但他们毕竟触犯了律法,若是将他们释放,仅仅代表陛下仁慈,但如何能彰显大唐司法的公正?”

“依你所言,该当如何?”

“死罪可免,活罪不饶!不如将死罪改为流放,如今吕宋正缺人,将他们送过去,管理当地土着,绝对比派出的官员管用多了。”

房玄龄说道:“陛下,微臣以为灞国公所言极是。吕宋人侵犯我琉求,可见他们并非善者,而这些死囚所犯之罪虽情有可原,陛下饶其不死已是仁慈,放其回家难免不会成为隐患,不如让他们去吕宋,以恶治恶,或有奇效。”

“微臣附议!”

李二点头,说道:“准奏!此事由王爱卿、孙爱卿全权负责,大理寺全力配合!”

“喏!”

退朝之后,王远跟随孙伏伽前往大理寺。

孙伏伽乃大唐第一个状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为人忠直诚恳,敢于直言上谏,有魏征之风。性格宽宏大量,处事从容,宠辱不惊。

隋朝考中进士,武德年间因谏言不当被老皇帝罢免,因当时科举制度尚未完备,故孙伏伽能以免官之身应进士科考试,取中第一,官授刑部郎中。

上一页 目录 书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