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孙子已经在政治上十分成熟,处理国家大事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她彻底放了心。这些年她开始全心养老,不再插手政治上的事了。
但康熙仍坚持每天到宫内问安,并把国内发生的一些大事,说给老人家听。
此刻,老太太正在椅上假睡,从她的表情看,她极可能在想事,在回忆年轻时的一些片段,一定很精彩,所以嘴角露出了一丝笑。
康熙进来了,尽管脚步很轻,这是惊动了太后,她睁开了眼。
见是康熙,表示很诧异。
这是康熙一天内的第二次来访了。
这种事发生在一天内很少见。
康熙一般都是早上来向她请安的,说上几句话后,便告辞回去办公。
批阅奏章,做各种批复,康熙是历史上少有的勤勉帝王之一。
尽管他很孝顺,但一天一次的问安已经难能可惜了,能做到年年如此,更是不容易了。
毕竞每天他还有许多政务要处理。
所以他这个时候的到访,叫太后很不解。
“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我很开心,您听了一定也会很高兴。”
“说说怎么回事?”
“您还记得北山发现宝藏的那个事吗?”
“当然记得,都三十年了,不是一直查无消息吗?”
“现在有消息了。”
“查出来了?谁干的?”
“是一个叫张信的人领着人干的,现在终于查清了他的藏身地点,就在卧龙山的深山老林里。”
“他们现在一共有多少人?”
“在卧龙山的人并不多,也就有几千人,他们在那儿兴不起风浪。可怕的是,他们把触手伸向了中原。在中原发展了四十个分舵。每个航主手里有一两千兵马。”
“他们难道要造反不成?”
“是的,他们已经准备这样做了。张信下山的目的,就是准备发动兵变。”
“天哪,”太后惊叫了一声,说:“四十个分舵,大几万的兵力,又是在中原腹地,我们是否还有足够的财力,兵力来对付这次暴乱?”
“有点困难,”康熙说道:“您知道,自从入关以后,我们几乎天天在打仗。国库的钱打光了,兵员大幅减少。好在一切都结束了,终于可以喘口气了。这时又发生了吴三桂之乱,现在能用的,都用上了,勉强阻止了吴贼北犯的势头。现在如果中原再起战火,弄不好,我们有可能退回原来的龙兴之地。”
“可别,我喜欢这儿,不想退回原来的那个地方。冬天太冷了,我年纪大了,受不了。”
“祖母放心,中原的仗打不起来。”
“咋又打不起来了,不是说他们已经准备起兵了吗?”
“是的,张信打算这样做,可是她代表不了三公主。三公主是谁?她就是当年崇祯被人抱走的小女儿,那时很小,几个月大,被张信揣在怀里带出来的。她厌恶战争,碰巧我派出去侦察敌情的侍卫于虎落到了他手里。三公主充分利用这次机会,让他做和平使看,来和我们举行谈判。为了表示诚意,特地派她女儿珍珠做全权代表。”
“人哪,在那里,我要见她。”
“她马上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