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中原起兵计划,是张信带领众人来到这深山里,奋斗多年也要实现的目标,你为什么不支持呢?”
“不是别的,因为你爹是个明白人。”
苏瑞呷了一口茶水,接着说道:“爹是个熟读历史的人,从史书中发现了这么一个规律,即在每一个王朝建立的初期,基本上君臣一心。大家忙于开疆辟土,很少有官员腐败的现象出现。这时候国家的战斗力最强,即使有地方发生叛乱,也会很快被镇压。”
苏君义想了一下,认为很有道理,就点点头,“你说的确实有道理。许多王朝,都是建立初期看起来很强大,但到了后期,则君昏臣腐,即使小小的地方叛乱,也能使一个大一统的强大帝国走向衰弱,甚至被推翻。”
“所以,张信并不是不懂这个问题。事实上,他很懂,知道现在的康熙治国有方,很强势,所以才一再往后推迟兵变的时间。”
“可是,我就不明白,他为什么又要在这个时候起兵呢?难道他发现了什么吗?”
“其实,张信的造反计划,一直往后推迟,主要是对自己的实力不自信。他所倚仗的,都是一些民间力量,没受过正规的训练,线斗力并不强。所以,他年年说要起兵,一直拖到现在,也没成功。当然,除了上述的原因,我和公主也拖了他的后腿。每次他由这方面的想法是,都被我泼凉水。”
“可是,现在他变得特别坚决了。”
“现在最主要的原因,是他老了,再不放手一搏,就没时间了。而且,现在吴三桂叛乱,他认为这是个机会。”
“确实,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长眠到了这里。湖东边的墓地,便是这些人的归宿。”
“那些人做了一辈子打回中原的梦,到死也没有实现,最终还是埋在了这片土地上。”
“这些人实在可怜。同时我知道你是坚决反对张信在中原用兵的。可是我们在山上,不支持他的行动,怕不行吧?”
“怎么不行?如果怕麻烦,那就采取敷衍的办法,拖,不主动,不配合,让他自动停下来。”
“可是张信的性格你也知道,一旦他决定了的事情,便很难在改变。拖,拖得了初一,拖不了十五吧。”
“你还不明白我的意思,拖,是给我们自己争取时间。你想,没有成功希望的兵变,举行有什么意义?最终的结果是失败,失败的结果,是被杀头,被流放。这和在这穷山恶水之间生活一辈子,形同野人,没啥两样,一点意义也没有。”
“那咋办?”苏君义说,“我在山上这些年,都感觉与文明社会严重脱节了,可也实在没办法啊。”
“不,办法还是有的。”
“什么办法?”
“那就是逃离这儿,逃离大山。”
“爹,你疯了。”
“我没疯。”
“没疯,咋会想出这么个主意。”
“这可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是我在老家经过一年的深思熟虑,做出的决定,都是为了你们好。无论如何,我也不会再让我的子孙后代困在这穷山恶水间,做不切实际的梦想了。”
“你认为我们能逃走吗?如果我们不配合张信,那我们就是双重罪犯了。朝廷不放过我们,张信也不会放过我,无论哪一方势力,都得罪不起,只有等死了。”
“别对生活那么没信心,既然我这么做,就是早己想好对策了。要不然,说话也不这么有底气了。”
“那你快说说,到底是什么办法。”
“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逃出卧龙山,然后向海外转移。”
这个办法,苏瑞已经想很久了。
开始比较模糊,后来经过不间断的思考,最后终于勾勒出一个完整的方案。
他这个想法,是在家乡隐居时,和一个归国侨民谈话时,临时产生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