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章 苏瑞其人

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苏瑞的突然回归,叫张信大吃一惊。

他意识到,此人的到来,有可能使自己在中原一带起事的计划,再遭破产。

苏瑞何德何能,竟能令位高权重的张信如此忌惮?

原因只有一个,这苏瑞可是极度的不简单。

他以前是公主的文字老师,后来,变成了公主的公爹。

公主的教师和公公,这两种身份的叠加,使他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变成了个炙手可热的人物。

这样的身份,他当然能对公主在政策的决断上,施加影响了。

其实苏瑞能走到这一天,还多亏了张信。

让我们看一下苏瑞的身世,就知道他的成功多么地富有戏剧性了。

他是绍兴人,那儿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教育风气浓重,出现了许多在历史上有影响的大文人墨客。

苏瑞出生在城内的一个富足家庭,爷爷曾做过县令,父亲则在南京给人做师爷。

四岁起,他随父来到了南京。

在南京度过了他的童年,并在那里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二十岁时,随父亲回了绍兴老家,带着从南京学来的技艺,在家乡开了一家酒楼。

二十一岁那年,和西关董家的女儿结婚,次年生下儿子苏君义。

妻子温柔贤惠,儿子健康活泼,加上生意上也顺风顺水,苏瑞人生堪称完美。

按说人生走到这一步,也该满足了,理应享受生活才是。

谁知一个特殊的爱好,差点毁了他。

由于喜欢古诗词,苏瑞参加了同乡文人所组织的一个诗会。会里常举行一些活动,每次苏瑞都必参与,因此被大家推举为理事。十分活跃,在圈内名气很大。

但是这无虑的生活,维持到君义七岁时,由于受某件事的影响,便戛然而止。

那时清军已占领了全国,除了武力震慑外,还在文化方面极力消除明政府的影响。

苏瑞所在的那个文学社,因会员的诗中出现影射清军在多地屠杀民众的诗句,引起了朝廷鹰犬的注意。

甚至诗中含有反清复明的词句,也被人举报。

官府很快介入,关闭了诗社,并查抄了许多诗词。发现诗中不少是歌颂前朝,对当下不满的诗句。因此判断,这是一个典型的文人以结社为借口,实则是一个以反清复明为目的的政治团体。

官府立即釆取行幼,把这个团休定性为谋逆,对全休在册的人员进行了逐一抓捕,几无漏网,全部投进了监狱。

除了一些轻微涉案的人被担保出狱外,他们中的大多数因不堪折磨,而死于狱中。

这便是着名的绍兴冤狱案,在当时影响很大,举国皆知,自然也传到了张信耳里。

当时他正在国内忙着筹建各级民间组织,听到这事后,决定为这些人做点什么。

于是联合一些江湖人士,打听到这些人被关那里后,开始了劫狱行动。

终于在这些人被斩杀的前夜,把他们救了出来。

虽然救了出来,但在国内被四处通缉的情况下,已经待不住了。于是张信利用帮会的力量,把救出来的人,一部分人转移到了地下。

年轻体健好的吴瑞,则计划转移到卧龙山。

当时,卧龙山已聚起了不少人,但都是一些勇士型的彪形大汉。大家打仗还行,但是在文化方面,确实欠缺。

而苏瑞的特长,正好填补了他介这方面的不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