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从他身边走过,径直进了一家酒楼,大概是吃晚饭去了。
张信在楼下默默站了一会,便又来到方府前,那儿有一个小桥,桥下是清澈的流水,一个老人正在桥边纳凉。
他走上去,和老人攀谈起来。
老人是方杰家的邻居,是这儿的老住户。张信利用说话技巧,很快得到了老人的信任。
从他那儿张信得到了许多想要知道的东西。
得知家有喜事的这户人家姓方,外来移民,刚来这儿没几年。
他一家共三人,老两口和一个女儿。
老两口中的男士,以前好像是一个做官的,说话挺斯文的,一股子官腔味,透露出以前不同寻常的人生过往。
而他们的女儿,天生丽质,美若天仙。一来宁城,就被称为宁城一枝花。无数个贵家公子,慕名前来求婚,都遭拒绝。
人们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多有钱人,都不能打动其心。
直到前不久,府里披红挂绿,张灯结彩,一派喜气之相,人们才知道方家小姐结婚了。
人们这才明白,小姐之所以拒绝了本地许多人,原来早己名花有主了。
大家对方家小姐成婚纷纷表示祝福。
婚礼办的热闹隆重,本县太爷亲自充当司仪,与一对新人主持婚礼,更赋予了这桩婚事的特殊意义。
事后当地人知道,方家女娟也不是本地人,但有一定的家庭背景,否则县太爷也不可能亲自做主婚人了。
但至于他是什么来路,没人知道。
反正这家人很低调,有些事从不向外人提起,尽显神秘。
知道方静嫁人后,夫君又如此一表人才,张信长舒了一口气。
他没有再在方府前停留,当夜便离开了宁城,去继续自己的事业去了。
从此再也没去过宁城,只为了不引起伤心事。
再次到洛阳见到英姑后,又是多年以后的事了。
英姑见到张信,说起了她前不久再次见到方静的经过。
她向闺蜜谈起了张信还在,并且寻找她的情况。
方静听后哭了,哭的,,很伤心。
说自己等了张信几年,一直等不到,最后才死了心,才与他人结了婚。
说他很对不起张信。
并希望英姑给张信传个话,说她很希望二人能见上一面,她有好多话要说。
要英姑一定把这个信息传到张信耳里。
英姑问张信,是否能满足方静这个要求?如果能,她将不辞辛苦,马上为二人安排时间。
张信没同意,婉言谢绝了英姑的好意。
他的意思很直白,既然人家已结婚了,这段情就走到了尽头,就应该互相忘却了。如果再插足别人的婚姻,是极不道德的。
他向方静写了一封信,信中写满了祝福的话。把信交给英姑,让她代为转送。信中对自己的确切地址,只字未提,随之便要告辞。
在临别时,他从英姑那儿得到了一个消息,才知道方静的丈夫并不是普通人,而是一个现役军官,叫李标。
听说对方是现役军人,且身份极高,张信立即在资料中查找,果然在军官中找到一个叫李标的人,是明朝降将投降来的,诚意伯的后代。
先是五里城的守将,后来崇祯死后,随吴三桂一起,脱离了原明军体系,投降了多尔衮,并得到了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