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瑞想就古代一个典故,向公主做专门的讲解,却发现人没了。
自从树林事件后,他对公主的安全上,再也不敢掉以轻心了。总是隔一段时间,看公主在不在。
大多数情况下,公主都在,他很放心。
但今天有些例外。
整个书房里静悄悄的,没一点声响。
他感觉有点不妙,进来一看,确实人去房空。
桌上摊开的书,正翻在他要讲解的那章上。看样子,他离开后,公主也随之离开了。
他眼珠转动了一下,猜测公主可能的去向。
他虽然没有张信那样善于捕捉情报,分析情报的头脑,不过受到了上次树林事件的影响,他也把吴健拉入了影响公主安全的黑名单。
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公主会不会又去了他那儿?
慌忙赶去了铁炉房,果然人在那儿,并且商量密逃的事。
苏瑞听后脸都吓绿了,心想好你个臭小子,胆子也太肥了,原来你不是来打铁的,是来勾引起公主的,看来你小子真是活腻了。
但他并没有声张,而是悄悄地撤出,走了。
他是公主的老师,是个文化人,在全山都崇尚武力复国的大环境下,他并没有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在寨上没多少话语权。
公主要与人私夺,这个话题太大了,他消化不了,因此直接去找张信汇报。
在寨上,有关公主的事,只能张信拍板,做出决定。
别的人,想想也就算了。
张信听了苏瑞的叙述,也呆住了。停了一会,他问:“你确定两人不是在说着玩?”
“他们日期都说好了。”
“哦,”张信点点头,没有说话,陷入了沉思。
停了一会,他又问,“公主现在回来了吗?”
“回来了。”
“在做什么?”
“和平时一样,读书呢。”
“这样吧,你回去,就当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没发生,继续教她读书。注意,不要让他脱离你的视线,有情况你处理不了,随时来告诉我。”
怕出意外,张信又派了一个原东厂老特工去帮助他。
之后,找来了马武,吕魁,王拴俊等人,商量对策。
“以前,我们把公主一直视做不谙世事的小姑娘,现在看来,我们的认知出了问题,从这件事上来看,公主确实长大了。”
王拴俊同意马武的分析,说:“但是公主又不同于常人。在我们心中,他是圣洁无瑕的。如果她结了婚,就变成世俗女了,这样下去必定会失去信徒心中圣女的形象,对我家在山下的发展十分不利,”
吕魁则认为,公主年纪尚小,还不具备自己独立思考处事的能力。吴健年长几岁,心智已成熟,在明知公主在寨上受特殊保护的情况下,仍试图把公主带下山,勾引未涉世少女的嫌疑明显,实在可恶。应诛杀者,以儆效尤。
张信则认为,这样肯定会对公主的身心健康带来影响,不建议这样做。
但却无法说服吕魁。
几个人围绕如何处罪理吴健,展开了讨论。为了大局,最终张信作出了让步,处理意见最终达成了一致。
吴健和公主商量好之后,心里很是不安,便把此事透露给了老吴。
听到儿子的计划后,老吴没有高兴,反而很担心。
他对公主当然很满意,但是又担心根本带不走公主。
在山上四年,他对山上的兵力配置,以及情报系统的运转,已经都有所了解。知道这山上守备森严,在没有贵人帮助的情况下,根本走不下山。
经过一番思索,他决定去求张信。
张信热情地接待了他。
“听说你要走了,晚上到我这儿喝一杯?”
“谢谢总管,您这么忙,就不打扰了。我现在想求问您一件事,假如我父子下山,在下山途中,是否能做到畅通无阻?”
“这个,不好说。不过你不用怕,我们会派专门的队伍送你们的,保证把你平安送到山下。”
“这就不必了,”老吴头说道:“还是让我们自己走吧。让你们的人引路,就像押送犯人似的,叫人心里很不爽,还是我们自己走吧。来这儿四年了,没能好好地游览卧龙山的风光美景,只能回去的路上,一路走,一路欣赏,也值了。”
张信听后,沉思了一下,说:“你是我们山上的功臣,这点小小的要求,我们还是能满足你的。好吧,我给你写个路条,沿线的哨口关卡,见了此条,都会主动放行。”
书案上写了一张便条,盖上了大印,交给了老吴。
老吴谢了,告辞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