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十九 此身长报国 9

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南关镇既陷,郑军也不歇息,全军又赶往阳地南关,正于卯时之先赶到。

杜挚以吕应袭取代军营寨疲累,要亲率氐营攻城,吕应率厢军为后备。吕应却说大军以禁军为主,岂有禁军为先锋,厢军为中军之理?况且袭寨只用三千厢军,尚有五千兵马未动,便换些兵马攻城就是。

杜挚拗不过他,只得应允,便仍以吕应为先锋主将,率五千厢军攻打阳地南关,杜挚率其余兵马为中军。

郑军赶到南关之下,却见仍有许多南关镇败兵尚未入关。原来代军见有败军逃回,便开关门放入。哪知才放过不多,便有哨探来报,言有郑军大队兵马杀到。南关守军慌乱之间急忙关闭关门,竟将众多代军败兵关在关城之外。

郑军杀到,见关下乱作一团,便要乘乱取关,不料关门已闭,只得赶杀关下败兵。城上代国守军见郑军杀到,竟不分敌我,乱箭齐发,全不顾杀伤自家将士。南关镇败兵死伤大半,余者四散奔逃。郑军重整阵势,准备攻城。

此番郑军准备周全,将云梯、冲车、巢车等诸般攻城器械运至关下,卯时初刻,吕应挥动厢军,攻打南关关城。

郑国规制,一郡可自练厢军一万人,以保乡守土,绥境安民。厢军兵丁皆招募本土壮丁,凡自愿从军者,家中给予土地,减免税赋,更以战功多寡嘉赏田地,却也要自备兵器甲胄等一应物事。此兵制实传自前朝府兵制。

但郑国土地本不甚宽广,近年又人口激增,田亩已不敷使用,是以厢军多虚应故事,装备、操练皆不及禁军远甚。唯有河北、河东两郡,只因经年战乱,人烟逐渐稀少,无主荒地极多,才得练出许多厢军来。

此二郡又有不同,河北地接燕国,燕军强悍,百姓闻燕兵至而股栗,厢军久战难胜,不免有畏敌如虎之意,以致难堪大用。再者河北历任主官皆不通兵事,河北军政多由禁军将领把持。禁军素来不将厢军看在眼内,便不肯用心操练,逢有战事也不肯遣厢军出战,渐渐便只能做些屯田运粮,赶车挑担之事罢了。

河东地接代国,代国国疲兵弱,兵威不盛,两国交兵郑国胜多败少,河东厢军便渐渐胆气粗壮起来。河东民政军政主官皆是徐慎,徐慎将门之后,熟知兵法韬略,又深通治军练兵之法,麾下厢军自然胜于他郡。

徐慎初时为平阳府太守,数年间练出两千精锐厢军,延佑年间以此两千厢军为根本,挡住代国五万大军进犯。后徐慎升任河东刺史,遂聚全郡之力,精练八千厢军。徐慎自作主张,一改郑国厢军自备器物从军之法,以河东府库财力作养厢军,更尽数免去厢军徭役赋税,使得厢军将士敬其如神明一般,每逢战事,无不奋不顾身,皆欲以死相报。

如今之河东厢军,纵然与禁军相比,战力亦不遑多让,威名远播代国,使得代军五年间不敢越过国境一步。

今日一旦开战,才见河东厢军之威,南关守关代军有一万五千之众,然面对五千郑军强攻关城,却也是手忙脚乱,错漏百出。

杜挚在后观阵,也不禁大为感叹,只见河东厢军阵法极为精熟,兵将之间皆可倚为屏障、交托生死,战阵攻防严整有序,纵然受挫,亦不见半分颓败之意。更兼众将士皆悍不畏死,虽前方尸积如山,也不肯后退半步,只怒目圆睁,奋死冲杀,大有不死不休之意。

如此军马,怎不教代人胆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