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常山义军营地的篝火尚未熄灭,余烬在风中忽明忽暗。赵统坐在帐中,手中摩挲着那枚来历不明的腰牌,火光映照下,牌面上的纹路愈发模糊难辨。他的眉心紧蹙,思绪却早已飘远。
这一战虽胜,但那腰牌的存在,像一根刺,扎在他心头。鲜卑背后,果然另有靠山。他不是没想过朝廷会有动作,可没想到,来得如此之快。
“将军,有信。”
一名年轻的传令兵走入帐中,将一封密信放在案上,低声说道:“是一位自称旧识的信使送来的,说是紧急。”
赵统点头示意他退下,目光落在那封信上。信封用火漆封得严实,却未署名。他小心地拆开,信纸泛黄,字迹略显潦草,但字里行间透出一股不容忽视的警告意味。
“司马望已在朝中散布流言,称你拥兵自重,意图不轨。刘康虽未表态,却已派遣心腹暗中监视你的一举一动。切莫轻信宫中来人,速作应对之策。——郭嘉。”
赵统的手指在“郭嘉”二字上停顿了许久。这个名字,如雷贯耳,可郭嘉早已去世多年。他心头一震,再细看信末,果然发现一枚模糊的印章图案,隐约可见一个“嘉”字。
他缓缓合上信,目光沉静如水,却掩不住眼底的凝重。
外头传来脚步声,赵广掀帘而入,一身甲胄未卸,脸上还带着战斗后的疲惫。他扫了一眼赵统手中的信,皱眉道:“怎么了?”
赵统一言不发,将信递给他。
赵广接过,快速扫完,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司马望?他想干什么?我们刚打了胜仗,他却在背后捅刀子?”
赵统缓缓起身,走到帐外,夜风拂面,带来几分凉意。他望向远处,营地中灯火点点,士兵们在巡逻,百姓在收拾帐篷,一切看似平静,却已暗流涌动。
“他不是想干什么。”赵统低声说道,“他是已经在干了。”
赵广握紧拳头,咬牙道:“那我们就回朝,当面问个清楚!”
“不行。”赵文的声音从背后传来,他不知何时也来了,手中拿着一卷地图,“若你现在回朝,正中司马望下怀。他要的,就是让你主动上钩。”
赵统回头看他:“你的意思是?”
赵文将地图铺在案上,指着洛阳方向:“司马望此举,是试探,也是试探你的反应。你现在若贸然上表或回朝,反而坐实‘有贼心虚’的嫌疑。我们要做的,是稳住军心,同时观察朝廷动向。”
赵广冷哼一声:“就这么等着?”
“不是等着。”赵统语气坚定,“是等我们掌握更多证据。”
赵文点头:“对,现在最重要的是,不要轻举妄动。我们需要知道,司马望背后是谁在支持他,他为何要在这个时候出手。”
赵统沉默片刻,忽然想起什么,低声说道:“父亲曾说过一句话——忠而不愚,勇而知慎。”
赵文和赵广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同样的凝重。
“我会写一封信。”赵统缓缓说道,“表面上感谢朝廷嘉奖,实则试探刘康的态度。同时,请求朝廷支援粮草,看看他们是否会借此削弱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