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02章 李唐行事向来喜欢提前布局!

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长安的风,渐渐朝四面八方悄悄散去。

李唐收回目光,关闭了窗户,将市井的喧嚣隔绝在外。

他知道,这股“风”是双向的,既有他主动掀起的舆论浪潮,也有来自各方势力的反扑与试探。

仅仅依靠全息投影的震慑和财富的诱惑,尚不足以彻底驯服这片古老的土地。

真正的角逐,往往在无声无息处进行。

他所追求的,并非简单的军事胜利或地盘扩张。

他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超越时代、惠及万民的新秩序,一个能够将现代文明的火种,深深播撒在这片沃土之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而要达成这一宏伟目标,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固然是基石,但更为隐秘而关键的,却是对信息流的掌控,对人心的洞察,以及对未来趋势的预判。这,便是观星台存在的根本意义。

早在将吐蕃人从河西走廊和陇右驱逐出去,西北王府的根基初定之时,李唐就已经着手布局。

彼时,他面临的是一个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的时代,任何决策都可能因缺乏准确情报而偏离航向。

他深知,在现代战争中,情报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武器装备。而在这种封建时代,掌握最快、最准确、最全面的信息,更是足以颠覆战局、左右国运的神鬼手段。

因此,李唐的脑海中,早早便勾勒出了一个类似KGB和CIA的现代情报组织雏形。

他将其命名为“观星台”,寓意着他们如同夜空中观星者一般,洞察天地运行的轨迹,预测风云变幻的走向。

如果说,负责内部安保和反腐肃贪的“靖安卫”是保障王府肌体健康的卫士,那么“观星台”便是王府的眼睛和耳朵,是李唐洞悉天下大势、预判对手动向的利器。

观星台的建立,并非一日之功,更非简单的招募几个密探便可。

李唐深谙情报工作的本质:它需要缜密的组织架构、高效的运作流程、超前的技术支持,以及忠诚而专业的成员。

他将这一重任交给了李龙、李虎和李豹三兄弟负责具体实施。

全能仿生机器人卓越的计算分析能力和对各类信息的处理速度,是任何人力都无法企及的。

在李龙、李虎、李豹的协助下,观星台的运行逻辑一开始就跳脱了传统谍报的范畴。

它不仅仅是刺探军情,更是对政治、经济、文化、民俗、地理等全方位信息的搜集、整理与分析。

观星台的探子被要求不仅仅是“耳目”,更是“大脑”,他们需要理解信息的价值,洞悉其背后的深层含义。

这是一种颠覆性的情报理念,将零散的见闻上升为系统的知识,将偶发的事件联系成因果的链条。

观星台的成员,来源广泛。

有从吐蕃残部中甄选出的德布南赞的同族,他们对故土有着深刻的了解,对贵族有着刻骨的仇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