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冷静的声音再起,语气斩钉截铁:
“是西北王府所倡导的‘科技教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范广义所求,不过是旧世界的浮华与虚名,而慕容秋所求,却是真正能够打破旧秩序,建立新世界的知识与技术。二者境界,天壤之别。”
慕容秋听着这些讨论,心中没有丝毫波澜。
他知道,这些学生们的议论,虽然带着各自的偏见与猜测,却也触及了他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
他确实没有被那些所谓的“诱惑”所打动,并非他清高,而是他从一开始便对这些旧世界的体系不感兴趣。
旧世界的诱惑,无论是李桓许诺的皇室荣华,王崇文暗示的家族庇护,卢思明提出的学术地位,还是藏玛王子直接的爵位与威胁,在他看来,都不过是套在个人身上的枷锁。
这些诱惑的本质,是让人成为某个庞大势力体系中的一环,成为棋子,而非棋手。而他慕容秋,从不甘心做任何人的棋子。
他所渴望的,是那种能够超越时代,能够真正掌握命运,甚至影响时代走向的力量。
这种力量,不是通过依附他人而获得,而是通过自身的学识、技术与创造力去构建。
在西北王府,他看到了这种力量的雏形——“科技教义”所带来的生产力变革,热武器对传统军事的颠覆,以及“劳动积分制”和“土地股份制”对社会结构的重塑。
这些,才是他真正认可的“更高价值”。
它们代表着一种全新的可能性,一种能够让普通人拥有尊严、让世界摆脱愚昧、让未来充满希望的道路。
他深信,只有掌握了这些核心技术与理念,才能真正摆脱命运的束缚,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
慕容秋在操场上绕了一圈,心中的念头愈发坚定。
他知道,这些议论只是外部的噪音,而他自己的道路,早已清晰可见。他要做的,就是沿着这条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他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宿舍楼的入口。
在不远处的图书馆二楼,一个看似正在整理书籍的管理员,站在窗口缓缓放下手里的望远镜。
在隔壁宿舍的阳台,一个正在晾晒衣物的学生,转头有意无意地慕容秋的房间看了一眼。
他们是“磐石小组”的成员,慕容秋的每一个反应,每一个细节,都已被他们忠实地记录,并实时汇总到了靖安司的“星辰”系统之中。
远在靖安司总部的拓跋尼孜,此刻正端坐在办公室里。
她认真地看着手里的观察记录报告。看到了书院里操场上学生们关于“范广义案”的讨论面,也看到了慕容秋对这些讨论的反应。
“这孩子的定力,远超同侪。”
拓跋尼孜轻声自语,嘴角勾勒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
慕容秋的沉着与清醒,正是拓跋尼孜所期望的。
他没有被表面的褒贬所动摇,更没有陷入无谓的内心纠结,而是将外部的议论转化为对自身道路的再确认。
这种将外部挑战转化为内部驱动力的能力,是成为真正“栋梁之材”的必备品质。
然而,仅仅凭借定力与学识,还不足以在西北王府的宏伟蓝图中占据核心地位。
拓跋尼孜深知,真正的成长,需要在实践中磨砺,在挑战中突破。范广义案所引发的整风运动,正是检验和选拔新一代人才的绝佳时机。
这时候,搁在办公桌上的手机忽然响起来电振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