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放下望远镜,转身面对李龙。
他深知,称谓的改变并非仅仅是形式上的调整,更是对权力结构和意识形态的进一步固化。
校长,意味着他不仅是军事统帅和行政主宰,更是所有学子知识和思想的源泉,是他们未来道路的引路人。
这比“王爷”更能体现他作为“科技教”教主的身份,更能凝聚人心,为他宏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蓝图奠定思想基石。
“李龙,关于书院开学前这段时间的安排,你做得很好。”
李唐语气平稳,目光深邃,缓声说道:“让学子们在城中自由游历,既能让他们熟悉新环境,也能在无形中感受本王治下的繁荣与秩序。这比单纯的宣讲说教更具说服力。”
李龙微微躬身:“校长,这正是根据您的指示,结合心理学模块计算出的最优方案。通过亲身体验,学子们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会显着提高,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探索欲和归属感。”
李唐点头:“很好。但不能让他们只停留在表面。船山书院的教育精髓在于实践与探究。慕容秋的选择,正是我所期望的。”
他顿了顿,又道:“人口,始终是制约我们发展的核心要素。两个五年计划,看似保守,实则步步为营。我们要的不仅仅是地盘,更是能够驾驭这片土地,并将其转化为生产力的‘人’。”
他走到窗前,俯瞰着下方逐渐成型的新龟兹城,目光穿透了远处的戈壁与雪山,仿佛看到了更广阔的未来。
“大唐江山,被吐蕃、回鹘侵蚀数十年,症结在于思想的僵化与技术的停滞。本王以热武器之利,迅速扭转战局,但这只是第一步。
真正的胜利,在于思想的改造,在于生产力的解放。船山书院,就是这场改造与解放的核心引擎。”
此刻,新龟兹城内,三千名船山学子正各行其是。
城北的织造工坊旁,几名来自中原的世家子弟正围着杨文菁和林昭君,试图搭讪。
为首的正是唐宪宗长子李桓,虽年仅十三,却已显露出皇室子弟的早慧与自信。
他身着一袭月白长袍,手持一把小巧的玉扇,面带微笑,温文尔雅地开口:
“杨姑娘,林姑娘,在下李桓。听闻二位在王府生产建设兵团表现优异,如今又以女子之身,考入船山书院,实乃巾帼不让须眉。不知二位对这织造工坊的蒸汽机有何见解?”
他身旁的王崇文,太原王氏的精英,折扇轻摇,眼神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精明:
“是啊,杨姑娘、林姑娘,这蒸汽机轰鸣作响,驱动着无数纺锤,效率远超人力。我们这些世家子弟,自幼熟读经史子集,对这等‘奇技淫巧’虽有所耳闻,却不知其所以然。二位既是船山学子,想必对此道有更深理解,可否为我等解惑一二?”
卢思明,范阳卢氏的青年才俊,则显得更为直接:
“二位姑娘,王府治下,新奇事物层出不穷。我们虽有心学习,但必竟初来乍到,若能得二位引路,想必能事半功倍。”
他言语间不乏恭敬,却也隐约透出一丝世家子弟的优越感,仿佛能与她们结交,便是给予了她们莫大的荣幸。
杨文菁身着朴素的青色布裙,发髻简单挽起,清丽的容颜不施粉黛,却更显出尘。
她只是淡淡地扫了众人一眼,并未开口。她的目光始终落在工坊内那台巨大的蒸汽机上,眼中流露出的是求知欲,而非对世家子弟的兴趣。
林昭君则更显干脆。她直接将手中的一本《机械原理基础》翻开,指着其中一页的图示,对杨文菁低声说道:
“文菁姐姐,你看这里,蒸汽机活塞的往复运动,通过连杆机构转化为飞轮的旋转运动,再通过皮带传动到纺织机上。
这其中涉及的力学原理,比我们之前在兵团学到的要复杂得多,但只要掌握了能量守恒和功的转化效率,就能理解其核心。”
她根本没有理会李桓等人的搭讪,直接将他们视作空气。她的注意力完全被书中的知识所吸引,眼中闪烁着对科学的纯粹热情。
李桓等人面面相觑,脸上不免有些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