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真乃神人也!”
长孙瑜神情庄重,双手持礼冲着李唐一躬到底,语气肃穆地说道:“王爷此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呵呵,此言本王的确当得起。”
李唐的目光望向远方,眼神变得悠远,缓缓说道:“让天下人吃饱饭,是一切的基础。百姓吃不饱,就会造反。国家无粮,就养不起兵。
这是一个最简单的逻辑。可惜,长安朝堂上的诸公,似乎更喜欢讨论玄之又玄的义理,或是热衷沉浸在勾心斗角的权术之中。”
长孙瑜沉默了,没敢接话。
李唐的话,简单直白,却又蕴含着最深刻的道理。
他忽然明白了,为何这片土地能有如此气象。因为这里的统治者,关注的是最根本、最实际的民生基础问题。
“王爷印发的那些书籍,其中的学问,经天纬地,委实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长孙瑜深吸一口气,终于问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不知这些学问,从何而来?王爷……又究竟是何人?”
关于西北王李唐在祈连山深处的船山书院一朝悟道,以神明之姿举世无敌的传闻,早在中原各地传得神神叨叨。
身为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的后人,长孙家的主事人对李唐的皇族宗室出身这个身份,一直持怀疑态度。
即使这个身份被当今天下钦点认可,长孙家也依然不敢苟同。
皇室如果真留有如此足以惊世骇俗的后手,断然不可能让五姓七望这些门阀世家长久以来把持朝堂,也不会让天下各地藩镇割据一方,听宣不听调。
李唐停下脚步,转头看向她。他的眼神深邃如星空,让长孙玥不敢直视。
“本王是何人,并不重要。”
李唐意味深长地看了长孙瑜一眼,笑呵呵地说道,“重要的是,本王想要做什么。长孙兄,你可知,在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之外,世界有多大?”
不等长孙瑜回答,李唐便伸出手,仿佛在虚空中勾勒着一幅宏伟的画卷。
“从这里向西,越过葱岭,是河中地区,再向西,是波斯,是黑衣大食。大食之西,是更为广阔的欧罗巴,那里生活着无数白肤色的蛮族。
从这里向北,越过大漠,是无尽的西伯利亚雪原,地下埋藏着足以让整个世界都燃烧起来的煤与铁。
我们脚下这颗星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大唐,不过是这球体之上,很小的一块区域罢了。”
长孙瑜听得目瞪口呆。
李唐所说的每一个词,都在冲击着他固有的世界观。
球体?蛮族遍地的欧罗巴?燃烧的煤与铁?
“数百年后,欧罗巴的蛮族将会凭借一种名为‘科学’的力量,造出比我们更坚固的战舰,更锋利的火枪。
他们会远渡重洋,用炮火轰开我们的大门,将我们的人民变为奴隶,将我们的财富掠夺一空。那将是一场持续数百年的浩劫,一场文明的黄昏。”
李唐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不容置疑的断言,让长孙瑜感到一阵不寒而栗。
“王爷的意思是……”
“本王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避免那场浩劫的发生。”
李唐的眼中,闪烁着火焰般的光芒,冷幽幽地说道:
“本王要在这场文明的赛跑中,抢先一步。本王要整合东方的所有力量,建立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工业帝国。然后,主动出击,去征服,去教化,去建立一个由我们天朝上国主导的,全新的世界秩序。”
“所以,王爷要报当年恒罗斯之血仇?”
长孙瑜若有所思,立刻联想到了他从兰州一路走来各地呈现的备战紧张气氛。
“不错。”
李唐毫不讳言,断然答道:
“回鹘人,只是开胃小菜。本王的第一个目标,是整个中亚。我要打通前往波斯的道路,将黑衣大食的势力彻底逐出东方。恒罗斯之战的耻辱,必须用他们的鲜血来洗刷。然后,兵锋所指,便是欧罗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