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21章 糖衣本王笑纳,炮弹直接返还!

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崇德汗看着图册上饱满的麦穗,以及田间垅地那些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眼中充满了震惊与渴望。

“这……这真是神迹!”

他喃喃自语,他从未想过,西北贫瘠的土地竟然能产出如此多的粮食作物。

李唐趁热打铁:“这并非神迹,而是科技的力量。本王认为,回鹘汗国面临的问题,根源在于生产力的落后。

如果贵国能提高粮食产量,稳定民生,部落之间的纷争自然会减少。而牲畜的养殖,也可以通过科学管理,建造避风保暖的畜舍,减少损失。”

“本王可以向贵国提供一些高产作物的种子,以及基础的农耕技术指导。甚至,我们可以合作修建一些小型水利设施,改善灌溉条件。但这一切,都需要贵国拿出诚意,并严格按照我们的指导进行。”

李唐的话语充满了诱惑,却也暗藏条件。

他提供的“糖衣”是实实在在的利益,但“炮弹”则在于对回鹘内部事务的渗透和影响。

崇德汗心中剧震。

他来之前,父汗只让他探听“铁鸟”和“陆行舟”的秘密,从未想过西北王府竟然能在农业上达到这种程度。

如果这些技术是真的,那对回鹘汗国而言,无疑是救命稻草。

“吾王所言,小王定将如实禀报父汗。”

崇德汗压下心中的激动,又一次试探道:“王爷所言的发展远景令人向往。只是,若要实现这些,难免需要人手。不知王爷对中原王朝,以及对长安朝廷,有何看法?”

呵呵,这应该才是保义可汗最关心的核心问题。

保义可汗这厮想知道,他李唐这位被唐宪宗册封的“西北王”,究竟是忠于长安,还是意图自立为王?

这直接关系到回鹘汗国未来如何在大唐、吐蕃和西北王府之间周旋。

李唐的目光瞬间变得深邃。

他知道,崇德汗这是在试图挑拨离间了。

“本王乃大唐子民,受圣上册封,自当忠于朝廷,为大唐镇守西陲。”

李唐的回答掷地有声,不容置疑。

然而,话锋一转,他语气中又带上了一丝意味深长:

“只不过,本王也深知,西域苦寒,远离中原,朝廷鞭长莫及。西北王府的崛起,是这片土地上所有民众共同努力的结果。

我们自力更生,发展科技,改善民生,这不仅是为了西域百姓,更是为了巩固大唐的边疆,使其免受外敌侵扰。”

“本王所追求的,并非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整个西域的繁荣与安定。我们与长安朝廷,是唇齿相依的关系。西北王府的强大,只会让大唐的疆域更加稳固,而非成为分裂的力量。”

李唐的话语逻辑缜密,将西北王府的独立发展与对大唐的“忠诚”完美地结合起来。

他既承认了自己是大唐臣属,又强调了西北王府的自主性和重要性,巧妙地堵住了崇德汗挑拨的口子。

崇德汗闻言暗自心惊不已。

李唐的这番话,看似回答了他的问题,实则将西北王府的定位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一个独立自主、通过工业和科技发展来巩固大唐边疆的特殊存在。

这意味着,回鹘汗国不能再用看待藩镇的眼光来看待西北王府,更不能试图将其作为与长安讨价还价的筹码。

“至于人手问题……”

李唐不动声色地继续道,“本王欢迎一切愿意通过劳动改变命运的民众。无论是中原移民,还是西域各族百姓,只要他们愿意接受‘科技教’的教化,学习新的技术,成为文明的建设者,西北王府都将张开怀抱。”

他看向崇德汗,目光锐利,语气严肃地接着说道:

“当然,这其中也包括回鹘的子民。如果他们愿意,本王可以提供学堂,传授知识,提供工作,改善生活。但前提是,他们必须遵守西北王府的律法,放弃旧有的掠夺和争斗,融入到新的秩序之中。”

这番话,无疑是对回鹘汗国的一次强硬宣言。

李唐不仅在经济上展现了巨大的诱惑,更在文化和人口上提出了渗透的可能。

他是在用一种“文明同化”的方式,来瓦解回鹘汗国根深蒂固的游牧传统。

崇德汗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

他来之前,父汗曾反复叮嘱,一定要小心李唐的“阴谋诡计”。

然而,此时此刻,他却感觉自己面对的不是诡计,而是一种无法抗拒的、碾压式的文明力量。

李唐没有直接拒绝他的任何要求,但每一次回答,都将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并反过来向回鹘汗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李唐很清楚保义可汗的心思。

回鹘汗国在大唐与吐蕃的夹缝中求生,既想从大唐获取好处,又不想完全被其掌控;既想利用吐蕃牵制大唐,又畏惧吐蕃的侵略性。

西北王府的崛起,打破了这种平衡。

保义可汗希望通过“友好访问”,探明西北王府的底线,并尝试将其拉拢,或者至少不让其完全倒向长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