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15章 尽管可能地,把吐蕃人忽悠瘸了!

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然而,他们预想中的“偏远荒蛮赤贫之地”似乎消失了。

映入眼帘的,是整齐划一的街道、高耸的砖石建筑、来往穿梭的人力自行车,以及那些身穿统一服饰、精神饱满的西北人民。

最令他们震惊的是,城中随处可见的学堂里,传出朗朗的读书声,而街道上的孩童,竟能用一种他们从未听过的语言(汉语普通话)进行交流。

裴度作为西北王府的代表,极力掩饰着眼中的优越感,以一种不卑不亢的姿态接待了他们。

谈判桌上,论钦陵试图以大唐与吐蕃的传统疆界、双方实力对比以及所谓的“高原神灵庇佑”来压制西北王府,要求归还部分失地,并索取巨额赔款。

裴度则以其渊博的学识和缜密的逻辑,将论钦陵驳得体无完肤。

他引经据典,从历史沿革、国际法理(当然是李唐口述的简易版国际法)、以及西北王府的“神授天命”等多个角度,论证了西北王府对西域、河西走廊的合法统治。

“论钦陵阁下。”

裴度语气平静,却字字珠玑,“贵方所言之‘传统疆界’,不过是贵方单方面的自以为是而已。而今,天道昭昭,神迹显现,西北王府顺应天意,收复失地。这并非人力所能阻挡。

至于赔款,我西北王府的将士,用鲜血和生命扞卫了家园,又何来赔款一说?若贵方执意如此,那我等也只能奉陪到底,看看是贵方的‘高原神灵’更胜一筹,还是我西北王府的‘科技神谕’更能改天换地。”

他指了指窗外飞速掠过的火车,又示意了远处高耸的“电线杆”,微笑道:

“论钦陵阁下可知,我西北王府的土地上,每日产出的钢铁,已远超贵方整个王朝一年之和?我西北王府的火器,已能将数里之外的目标精准摧毁?

这些,皆是我王受神启示,所创‘科技’之伟力。贵方若愿与我王府修好,共谋发展,则可共享太平;若仍执迷不悟,妄图以旧日之思维对抗新世界之法则,恐怕最终只会步入歧途。”

论钦陵和他的随员们听得心惊肉跳。

他们曾亲眼目睹西北王府的“神兵天降”,那些会飞的“大鸟”,会自己跑的“铁皮火车”,以及那比雷霆更快的火器,都超出了他们的认知。

裴度的话语,更像是一把无形的利刃,刺破了他们固步自封的骄傲。

最终,在李唐的授意下,裴度与吐蕃使团达成了一份看似“平等”的协议:

双方划定边界,互不侵犯,并开放部分贸易通道。

但实际上,这份协议处处隐藏着对吐蕃不利的条款,例如西北王府在边境地区设立“科技示范区”,允许吐蕃百姓自由出入学习先进技术,这无疑是为日后文化渗透和策反埋下了伏笔。

正如李唐所预料,西北王府与吐蕃王朝进入了表面上的“蜜月期”。

吐蕃人急于舔舐伤口,也对西北王府的“神迹”充满了好奇和畏惧。

他们派出商队,带着高原特产前来贸易,同时也夹杂着大量身份隐藏得更深的探子,试图摸清西北王府的真正底细。

然而,他们所能看到的,仅仅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