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68章 一网打尽

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七月的北平,夏日炎炎。

两年前朱标的布局,如同埋入冻土的种子,终于在王悯月点燃的“惊蛰”之火下,破土而出,绽放出致命的花朵。

刚刚升任锦衣卫千户的张三奉命来到北平,目的是协助魏国公徐达探查潜伏的北元探子,也就是扩廓的探马军司。经过长时间的明察暗访,他已将探马军司在北平的外围网络摸了个七七八八。

这个探子网络的各个节点都被他绘制地图上,可疑的商号、娼馆、城外隐秘的联络点,以及那些与蒙古旧部过从甚密的地方豪绅,都被一一标明,旁边还有蝇头小楷的备注。

这张无形的情报网络,要运转起来,必然有一个核心节点,它是一切行动的起点,但张三这些年始终无法探明。不过通过一些蛛丝马迹,张三判断,北平卫所内部藏着一条位高权重、深藏不露的“大鱼”——一个早年“归顺”大明、如今可能身居卫所要职的旧元将领!此獠如同剧毒蜘蛛,蛰伏在明军内部,指挥着这张潜伏的谍网,身份成谜,行踪飘忽。

王悯月启动“惊蛰”,意图刺杀徐达的消息,对张三如同天降甘霖,想睡觉就有人送枕头,瞬间点醒了张三——机会来了!这条深藏的大鱼,要想指挥如此重大的刺杀,协调北平内外的力量,必然会在行动前后露出马脚!不过,要想将计就计,引蛇出洞,还需要魏国公点头。

张三立刻将这一关键情报密报魏国公徐达。他并没有开门见山,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是静静等待徐达的决断。

“张千户来北平两年有余了吧,想家没有?”

徐达突如其来的题外话,让张三一愣:“标下洪武六年奉命来北平,已逾两年。”这期间他没有回过京师,想家是肯定的,但他不好意思说。

徐达笑着说:“人之常情。北平的事儿,早点儿了结,你就能回家了。”

“请大将军示下。”张三抱拳拱手。

徐达笑呵呵地拍了张三肩膀一下:“最近北平这天儿越来越热了,城里待着实在不舒服。本帅打算三天后到城外西郊避避暑。你安排一下吧。”

张三眼珠一转就明白了:“请大将军放心。”

城外西郊,林木葱郁,山泉流过,溪水叮咚,确实是个避暑的好地方。然此处地势起伏,既有官道便于通行,又有数条隐秘小径和易于设伏的山坳,是刺客眼中天然的猎场,更是张三布下天罗地网的最佳舞台。

徐达出城避暑不是临时起意、突发奇想,因为每值盛夏,他都会出城逛逛,还特意在西郊山林间修建了一座简易的别院。因此,并没有引起自己人的反对和敌人的怀疑。消息如同投入油锅的水滴,在北平暗流中炸开,潜伏的北元探子们纷纷动了起来。

外围的“小虾米”开始向几个隐秘据点集结,传递武器,打探路线。而更重要的动向,则发生在看似平静的北平卫所衙门深处。

张三如同最耐心的猎人,在徐达的授意下,将锦衣卫最精锐的缇骑和军中的新火器,化整为零,悄无声息地撒向西郊。山顶的制高点上,伪装成樵夫或采药人的观察哨,监视着官道和所有可能藏匿刺客的山林隘口。几处关键路口,看似闲散的“货郎”或“农夫”,腰间鼓囊囊的布包里,是新式的燧发短铳。而在徐达预定“休憩”的别院附近,火炮手已悄然就位,黑洞洞的轻型佛郎机炮口隐藏在灌木和伪装网下。

行动前夜,一个关键情报送到了张三手中:负责西郊卫戍巡逻调度的燕山前卫指挥佥事冯铎,今日行踪异常诡秘!此人正是当年投诚的旧元将领之一,平日低调谨慎,今日却一反常态,以“勘察防务”为由,独自骑马绕行了西郊官道数条岔路,在一些无关紧要的地形处停留良久,甚至还“偶遇”了一个进城卖山货的猎户,交谈甚久!

“冯铎…” 张三眼中寒光爆射,手指重重戳在地图上冯铎反复停留的几个点,这些地方正是张三预设的、最适合伏击徐达车队的地形!“大鱼…终于露头了!”

翌日,徐达出城避暑的车队不疾不徐地驶向西郊。阳光明媚,鸟语花香,一派祥和。途经几个有利的伏击点都安然无事,眼看再过拐过一个山坳就能看见避暑别院了,突发异变!

“咻咻咻——!” 毒弩破空!数条黑影从两侧山林中猛扑而下!刺杀,如期而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