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轶鸣看似鼓励的话一出口,却叫汪正海顿时有些尴尬;
“话也不是这个意思,为父是想说,如今咱们急缺军械,尤为这火器最甚;咱们得尽快想个法子解决才行。”
见老爹把话又拉回了正题,汪轶鸣莞尔一笑,便顺着话头继续说道;
“爹说的正是;只是这燧发枪虽比起鸟铳强上许多,但局限性也十分明显;”
“以儿子之见,爹您没必要太过在乎。”
汪正海眼神流转,却似欲言又止;
过了片刻才犹犹豫豫的道出几个字来;
“也…也未必吧,有总比没有强。”
汪轶鸣见其如此,心里其实十分理解自己这个父亲;
“爹说的也有道理,有总比没有强;”
“那我想想办法。”
闻言,汪正海顿时来了精神,立马追问道;
“你有办法?能搞到多少?”
看汪正海如此激动,汪轶鸣只觉有些无奈;
叹了口气,应道;
“办法不是没有,只是没这么快,数量也不会太多…”
“有就行!大概多少?”
“最多长短一千来支吧。”
汪轶鸣紧缩眉头,抬手揉搓着下巴,故作思索的样子。
“是不太多…”
“嗯,只要有就行;爹也不催你,你尽力,尽力就行。”
汪正海心情明显好了不少,满意的上前拍了又拍自己儿子的肩膀。
在汪正海想来,这燧发枪显然已成紧俏货,今日王承恩说的就很明白,各军各镇都在争取中,哪是这么容易能搞得到的。
自己儿子既然说了能弄能到,那就一定是能弄到的;
即便数量少些也没关系。
而汪轶鸣想的是,现在一件件事情都已经着落在了他这里;
必须快刀斩乱麻,否则麻烦也会越来越多。
至于燧发枪,那玩意儿自己能继续造不假,可一旦开工,影响的却是他核心的晋级;
非绝对必要他是不可能再造燧发枪的了。
至于答应给自己老爹的,他打算回京后,将自己麾下还保有的一千多支逐步分批全部转给汪正海。
至于自己的计划,只能等到了晚上独自一人时,根据系统情况再重新谋划一番。
说到系统,汪轶鸣本想在加工厂功能方面继续发挥作用;
可等待他研究查看之时,发现新的规则又诞生了;
准确的说是规则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加高了难度。
自打汪轶鸣打算直接玩把大的之后,他心里也盘算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那就是近现代化全火器武装自己老爹的亲兵队伍;
按照技术进程,现在是可以制造米涅枪的;
米涅弹、膛线加火冒三者合一,大大提升了火枪的射程、精确度及杀伤力;
但经过深思熟虑后,汪轶鸣打算放弃米涅枪这种过渡产物;
直接上有着金属定装弹的枪械;
按照他的记忆,从米涅枪到技术成熟可用以列装的金属定装弹枪械定型,中间技术时间仅相距不到三十年;
如此一来,那何必费时费力搞什么劳什子米涅枪?
有着系统加持,只要做好合适的选择,弹药补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而前面说到的系统加工厂新规则的出现,再次提高了技术升级的难度;
这条规则就是:起初系统加工厂制造一百件单品技术水平可提升一年,当进入进十九世纪后,变为需要制造两百件单品才能提升一年,现在却升级为了每五百件单品才能提升一年;
原本将玻璃镜与防风煤油灯制造数量均已达到一万件之后,汪轶鸣认为加工厂技术水平就算突破不了二十世纪水平,却也能稳稳达到十九世纪末;
可新规则的出现让他再次失算了,技术水平仅发展到了十九世纪中期少片后几年的阶段;因此,距离计划理想的年份还差着二十多年。
也就是说汪轶鸣想按计划实施前,需再造两种东西,而且其中一种必须造满万件。
那目前自己还能造什么呢?
火炮?马车?
这两者不是不可以,只是火炮的存量还有不少;
马车造出这么多,自己老爹这边虽然需要,但也消化不了这近万架四轮马车;
最关键的是,这两种东西都极其消耗原材料,派不上用场的话,等同于白白浪费资源。
考虑到还要为家中再选择一种物品作为日后生意来做,汪轶鸣一时间不免犯起了难来;
最好是能达成两全其美的东西。
眼前只能将老爹汪正海所需的四轮马车先给补齐了再说;
料想再加一千架应是足够他军中所用了。
翌日,汪轶鸣先将系统新造好的一千架四轮马车送去了教场大营;
顾不上与自己老爹和那帮叔伯舅舅们攀谈,便又急匆匆的折返回了家里;
其实不光汪轶鸣顾不上与他们交谈;
汪正海他们这个时候同样也没了闲暇时间;
训练、募兵、选拔亲兵等等…
没一个不是忙的脚不沾地的。
家中母亲阎氏这几日也是越来越忙;
府上的事务与产业需要操持,香皂的生产她也要亲自把关,生怕哪个环节出了纰漏。
镜子与防风煤油的生意现在虽还没见到有什么明显的成效;
想来不过也只是时间上的问题罢了。
正如此在心中琢磨着,却不曾想反转来的如此之快;
刚到家还没来得及喝上口茶水歇息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