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二年四月十日,凌晨五时许,东线南翼的天空刚刚泛起鱼肚白。哈尔科夫前线笼罩在一片压抑的寂静中,唯有偶尔响起的零星枪声打破这份平静。然而,任何人都能感受到,一场大战即将来临。
在俄军方面,此次攻势由马耶夫斯基中将直接指挥,这位时年五十五岁的将领是科尔尼洛夫的得力干将。
在哈尔科夫方向,马耶夫斯基麾下集结二十个师近三十万人的兵力,配有四百多辆坦克。
马耶夫斯基将主力分为两个突击集群:中央集群负责向波尔塔瓦方向推进;南集群目标直指洛佐瓦亚,哈尔科夫北方的战线由其他俄军负责,马耶夫斯基将军的任务是突破德军防线
在哈尔科夫西南约二十五公里处的一个普通乌克兰村庄里,德军第132步兵团团长小兴登堡和团参谋长小鲁登道夫已经整夜未眠。
他们站在团指挥部二楼窗前,望着东方渐渐亮起的天空,神情凝重。
“俄国人今天肯定会发动进攻。”
小鲁登道夫低声说道:“情报显示他们在哈尔科夫方向集结了许多兵力。”
小兴登堡点点头,目光仍注视着远方:“看来曼施坦因元帅的计划马上要开始了。”
这一次德军的计划是看俄军什么时候行动,俄国人什么时候发动进攻,那他们的计划就什么时候执行。
“我们准备好了吗?”小兴登堡询问道,听起来是在问小鲁登道夫,实际上也是在问自己。
“全团已经进入战备状态四十八小时了。”
小鲁登道夫回答道,他想到了一个人,顺带说道:“那个巴巴里斯的第一营在前沿阵地,第二、第三营在二线阵地,所有重武器都已经伪装完毕,只等俄国人上门。”
小兴登堡转身看着地图,手指点在他们的防区上:“我们要败得像真的一样,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要让俄国人相信他们是真的突破了我们的防线。”
小鲁登道夫轻笑一声:“上面还真会给我们上难度啊,太早撤退会引起怀疑,抵抗太久又可能真的被包围。”
这就是佯退的一个危险性,如果一个不小心没能及时撤离,那他们就会被俄国人包围。
就在这时,电话铃声突然响起,小鲁登道夫抓起听筒,听了几句后脸色变得严肃:“前沿观察所报告俄军阵地有大规模调动迹象。”
两人对视一眼,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清晨六时整,天空中突然传来刺耳的呼啸声,数百门俄军火炮同时开火,炮弹如雨点般落在哈尔科夫以西的德军阵地上,整个大地都在颤抖,爆炸产生的火光将黎明前的天空照得如同白昼。
炮击持续了整整一个小时。
七时整,炮火开始向纵深延伸,俄军步兵在坦克掩护下发起冲锋。
T-34坦克的柴油发动机发出轰鸣,成千上万的俄军士兵如潮水般涌向德军防线。
在第一营防守的地段,营长巴巴里斯猫着腰在战壕中穿行,他现在已经不是那个在总参谋部和非洲摆烂的军官了,经过战火的历练,他变得成熟坚毅了许多。
巴巴里斯大声鼓励着士兵:“不要慌张!按照计划行事!等他们靠近了再打!”
德军士兵们蜷缩在战壕里,默默等待着命令,这些老兵都知道,今天的战斗与众不同——他们不是要死守阵地,而是要“恰到好处”地败退。
当俄军先锋部队接近到二百米距离时,巴巴里斯终于下达了开火命令,德军阵地上顿时枪声大作,MG34机枪喷射出火舌,迫击炮弹准确地落在俄军进攻队形中。
冲在最前面的几辆T-34坦克被阵地前的反坦克地雷命中瘫痪,但更多的坦克仍在推进。俄军步兵如潮水般涌来,喊杀声震天动地。
在团指挥部,小兴登堡和小鲁登道夫紧张地关注着战局发展。
“第一营报告,俄军攻势凶猛,但他们还能坚持。”接到前方讯息的通讯兵大声报告。
小鲁登道夫看着手表,然后说:“让他们再坚持半小时。太早撤退会引起怀疑。”